“逍遥”这个词源自《诗经》:“河上乎逍遥。”说的是这样一个场景:你在河上泛舟,水底下的这些风光,鱼儿生活的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就是一个你可以欣赏的世界。
庄子借这个来场景来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就是到这个世界来练功、破关的,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对于一个游戏玩家来说,所有那些人生中的难关不过是游戏的关卡而已,任何困难和痛苦都是游戏精彩好玩的一部分。
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让我们体验和享受的,而不是被这个世界所吞没。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把自己飘浮在这个世界之外,就像一个游戏打得很快乐的玩家,如此我们得到的将是一个灵魂人的生命质感。
所以“逍遥”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以灵魂人、高次元人的角度,来过地球人、肉身人的一生。这种道家人的心灵境界用另一个词来说就是活死人:一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却同时拥有一颗死人之心(已经离开肉体、另一个次元的人的心)。
当然庄子教给我们的最关键的不是这些高大上的道理,而是具体如何去过好这一生。这就要在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上修炼,而且越是在人生的低点去练,才能越让自己进步,而不是打坐感觉良好,遇事依然发飙。
那么首先第一步就是觉知,就像“逍遥”所说的要飘浮在世界之外,如果没有觉知到自己的处境,那也就无法跳出自己原本的世界,无法从事件和情绪本身中超脱出来,进而进入寻找真相的下一步。
自己的一个案例:
每天带儿子听读英语,由于听读工具是每次一句话结束后总会停顿一两秒才会给提示音然后录音,而孩子基本上每次都无视了提示音,造成每次听读都要好多次才能过,不管我提醒多少次,他依然如故。这时候我的情绪噌的就上来了,结果越是带着情绪要求他听完提示音再读,反而越是造成他的反感和不配合。此时觉知到自己的情绪时,我就马上停下来,站在天花板的角度看着一个生气的爸爸和一个不耐烦的孩子,一下子觉得很是好笑。此时想如果我自己是那个孩子,也一定是无奈和烦躁的。
此后再带儿子听读时,就完全无视他到底听不听提示音了,反正没过就让他继续读呗。结果没想到没过几天,他自己已经学会等提示音出现后再开始读了。
总结起来就是,觉知自己的情绪(愤怒)——停下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寻找事实真相(他就是不愿意听提示音)——从行为上接受这个事实真相(他听不听对我来说无所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