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是苦行,穷其一生,上下求索
"既然修行有那么多好处,那有什么方法能让大家都走到修行的道路上来?"
在聊天时我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然后被朱同学反问:
“你达到哪个境界了?修行是自己的事,自己都做不好怎么整天想着普度众生?”
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那是个没有体验过、尚未达到的境界,自以为是那个的东西是真是假还说不定呢!
你会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孟子』中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论语·学而』中也提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自己做到了、证实了,再去“兼济天下”也不晚,何况天下人并不靠救世主活着。
佛菩萨那么厉害,为什么不点石成金出手帮助那些穷困潦倒的人?帮笨不帮懒,救急不救穷,倘若直接给出一个“果”,对方是很难弄明白它的“因”在何处,只会助长人的贪念,如此一来,所谓的救助反倒成了“原罪”。经历过的才是自己的一笔人生财富,可我们总是习惯于在这个“果”上折腾。
由此想到一个故事
说一个屠夫和和尚是好朋友,关系甚好,亲密无间,和尚每天都要打坐念经,而屠夫则天天就是杀猪卖肉,这俩人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就是睡懒觉,和尚常常因起床晚了被师父责斥,屠夫也是经常睡过了头耽误生意,于是俩人就有了个约定,和尚早起叫屠夫杀猪,屠夫起早了会喊和尚念经。后来,和尚死后下了地狱,而屠夫死后却上了天堂。
这就是起心动念的差别,作为和尚口中念的是经但每天做的事情却是让屠夫杀生,这是假借别人的手犯了戒,而屠夫每天杀猪却不忘让和尚诵经,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是懂得悔过,所以获得了原谅得到了好报。
情谊和原则面前你会怎么做?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人性对负面消息是抵制的,但又对这些信息充满了好奇心,为了满足好奇心从而热衷于传播负能量的东西,这就是好奇心害死猫,人们对于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会比较敏感,好话说了一箩筐,只需要一句坏话就足以让他久久难以忘怀。
为什么好事不用出门,这也映射出人们对它的理解,做好事本就是个对的事情,有目共睹,何须宣扬?!你做了好事,我还没有做,我告诉别人你的好不就反衬出自己不够好?所以说即便做好事也要学会低调。谦卑的人、有大修为的人才会心存做好事的心,既然做好事是对的事情,做对的事情就是本分,分内之事就更没有去宣扬的必要了。
一个人的修行
话又说回来了,自己修行,身单力孤,又怎么能影响到别人?想到这个问题的瞬间就意识到又在“果”中求了,修才是“因”。
有句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知道修行是好事情,只管去做就是了。
还有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就是道,道就是我们修行的根,道又是效法自然的,说来说去,又回归到这里。
水利万物而不争,我自敬畏谦卑。
网友评论
其实说一个人修行自以为身单力薄不足以影响众生,这是你自己境界的障碍,达到高境界是足以影响世界的。
你的起心动念会影响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甚至于天气。这就是佛光普照礼仪圆眀。你自身的强大的场影响众生。
你想想一个坏人制造事故很轻松能干掉一二十个人,做好事能影响更多,只是表面不注意看不出那么明显。仔细观察会发现的。
一个人开悟的话也会山崩地裂海啸的,但不是平常人理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