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1,汉武帝下令,主管单位对官居两千石却不能举荐人才的,制定出发规定
2,卫子夫生皇子刘据,被立为皇后
3,主父偃上书,所奏九件事,八件成为律令,唯独进谏不要发动攻打匈奴的战争,没有被采纳
【学以致用】
01,领导者的第一指责是什么?当然是培养新的领导者
康熙对雍正说过一句话,要干大事业,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接班人的培育计划
当年,教员领导5000人进攻长沙,在浏阳文家市的时候,只身下不到一千人,然后拉着这些人上山
即使在这么点人的情况下, 教员首先想的是要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先成立教导大队。
很多人不了解这段历史,或者是了解了,没有重视这个细节
如果你是老板,如果你刚好经历过,当你的团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后继无力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个“教导大队”的重要意义
这一定是需要有很高的政治眼光才能看到这一点,并提前布局
有的老板或许会认为,公司还小,也就10来个人,还没有到这一步。
但其实恰好相反,建立了这个步骤,才有可能让你的团队能够迅速的扩大,并且在扩大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纯色度,而不会过快被稀释
我们给企业做的股权激励方案,里面的进入条件就会有一项考核标准:人才培育
这就是用机制的力量,去驱动人自动自发的培养人
所谓的自动自发,就是培养的人都跟他有关,利益有关,职位提升有关,年底分红有关
有了这个动作,就没有人逼着他去做这个事情,除非他甘愿做基层,不想要高收入。如果真是这样的人,估计公司也得把他请走了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人才由两部分生产出来:
1是空降,外部输血
2是内部晋升,自我造血
外部的只能解决短期的任务,如同一个人受伤了要输血,总不可能长期这样。
第二个有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思想纯正,文化认同感更高
很多企业在学习华为,学习它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化,激励,人才,成功的路径等等
但是有两个很小的细节,估计也有很多人没有关注到
1,华为初期的时候,是不在社会上招人的,直接从学校里面招人
这些人一来,大部分都是10年,15年以上的,有的变成了世界级的专家,博士,他们都是在这里得到成长的,荣誉都属于他们
那么,他们刚进来的时候,对华为来说有个重大的好处就是:
一张白纸
这张白纸,老板想绘画出什么图画,梦想,没有干扰
第2,任老当时比这些刚进来的学生大了20多岁,已经突破了人性束缚。 不像现在有的老板,还在与员工抢功劳,抱着那个100%股权在手一直不敢分配。更low的就在于扣员工的提成了。 有这样的行为,怎么能学得了别人的方法呢。
所以,任何一个事业想要可持续的发展,基业长青,都依赖于源源不断的人才。如果一个领导者,他的部门只能出业绩不能出人才,那么他负责的领域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危机,给公司造成很大的麻烦, 要么是有可能人不干了,这个部分塌陷了, 要么他就会向公司提要求,威胁公司。
回到武帝这里, 他的做法怎么样呢?
我们讲,惩罚不是目的,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既然同样是手段,那么到底是惩罚好,还是设计一个让人发自内心去做的机制好?
比如,我们在激励的过程中,人才推荐板块,我们推出了一个伯乐机制(举个小小的例子)
招过来的人,从入职,到晋升,到做出业绩等等多个板块,都会与推荐人有关,直接发钱,业绩的百分比算成奖金给到被推荐人。留得时间越长,做的贡献越大,就会一直有。
那么,这个政策下,人力资源部会去招人,财务部,前台等等公司所有人员工都会想办法感召身边的高手过来
为什么是高手过来?
1,他能力越强,过来之后就会成为你的下属,他的实力越强,业绩更多,你的升职更快
2,业绩越高,你得到的奖金越多啊
所以,不需要老板苦口婆心的说,用机制,用白纸黑字讲话,还省掉一笔招聘费
这个是激励中的一个小小的例子,懂得这个原理,背后的方法就自然冒出来了
因此,如果出现武帝手下的那些员工那样,如果一直没有提拔人才,可能就影响你的收入,升职就更不用想了,如果再整顿下,向这种人基本上就被刷下去了。
武帝时期,整个公司都是他的,跳槽没戏。 现在的企业里面,这家公司不好,还可以换下一家,即使这家公司还不错,他只要是个人才,也想到更好的地方去展示下。内心相当老大的人,挡是挡不住的。 所以,奖励,激励更好过惩罚,激励的政策要更多。
用海洋老师的话讲:你能成就多少人,你就能有多大成就
成就人,先从自己人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