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
使馆区的日子

使馆区的日子

作者: 0be7333ea3e5 | 来源:发表于2017-08-07 13:51 被阅读0次

    卧室的遮光帘太厚了,还以为天不亮,醒来一看时间九点多了。客厅里一片阳光灿烂。我揉揉眼睛,看着对面大使馆的停车楼。安安静静的,几乎没有见到过车进车出,虽然和我的直线距离不超过一百米,神秘感丝毫不减。

    办理美国护照的都在东门排队进入,重要的岗哨和入口都在东门。人多是非多,我尽量绕开那里出行。这是美国大使馆的西门,门口这条路叫东方东路。路口一家现代汽车集团,另一家中国国航。依次排开就是美国大使馆和韩国大使馆。大使馆门口站岗的除了穿军装的,还有便装的流动哨。一队一队的巡逻人员从街上走过。我站在窗边,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一本正经的盯着街上来来往往步履匆忙的行人。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多中国便衣在此,是不是会有什么间谍袭击这里?有几次看到七八个外地来的老百姓团团围坐在美国使馆员工入口的地方,有人进出的时候就站起来,举着条幅喊几句,没有人的时候,就安静的坐着。站岗的并不搭话,也不驱赶。时间长了,便衣记会上去和领头的交涉,说的什么也听不清,静坐的老百姓怏怏而去。秋冬或者过年时候这样的人会经常碰到。他们也许是有什么诉求无奈之下想到这里寻求关注吧。

    狭窄的道路被停车位占据了两侧,双向道路,在这条路上,不要想着开多快,在上班的日子里能不堵车就是万幸。周一到周五的早上,密密麻麻的小黄车和摩拜单车,非机动车道上卖早点的餐车,还有送外卖的,京东的,各种什么通的快递,像是湍急的河流中努力生存的鱼虾。上班的人群中各种肤色的混在一起,这里的老外并不都是西装革履的高管,或者在这里安家落户的“假洋人”;也有不少是刚到中国来,还没有融入这里的生活的新人。

    蓝金枪酒吧开在韩国使馆对面,下班后三三两两的聚在这里喝一杯。“这里的消费不适合纯正的中国人,性价比非常不合适。”我曾经在那里接待过一次客户,几个山东沿海地区的县市领导,他们嫌弃啤酒的味道不如青岛啤酒,一杯八十块,还不好意思放开了喝。我只能暗笑,是我选错了地方。看起来有情调的音乐和身边浓浓的国际氛围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对于必须在这里解决午餐晚餐的工薪阶层来说,除了外卖,四川菜馆是最接地气最实惠的地方了,经常看到一群群的国际友人,他们坐在小饭馆最里面的单间,大声跟服务员强调:不要酸的,不要酸的,为什么还有这个?服务员苦笑:这个是辣的,不是酸的。大蒜不是酸的啦!哈哈哈,引得一阵阵笑,他们是不想要蒜,说的又不准,闹出不少热闹来。附近的星巴克,官舍社区的咖啡简餐厅,都是安静的,即使有带着孩子的联合国家庭,也不会有喧闹嘈杂。家教还是很好的。

    这里有联邦公寓,外交使馆,还有官舍的公寓和其他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小区,算是主要的居住区;可是周边并没有菜市场,超市也只有一家,买一棵生菜两根黄瓜再加上三个西红柿五十块钱就没了。想自己做三明治,原材料得买上二百多块钱的,这么费劲巴拉的还不如一百块钱吃披萨了。这不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好地方。这是个远离烟火气,远离生活气息的地方。最近的三源里市场在北京是个很有名的国际菜市场,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鲜产品,新鲜水果,奶酪,调料和巴基斯坦红米之类的各种奇怪的大米豆子。我有时间会过来逛逛,买个法国面包,或者和不会讲汉语的老外唠几句,帮他们砍砍价。

    大部分的时间我是不愿意出门的,待在工作室里好好读书写字,累了就看看外面街上的行人,在心里默默猜测他们的故事。我虽然住在这里,但是心底里也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那些来自全世界的过客,从这里走过,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我眼里都是一道风景,是一个故事。我看见他们,就看见了远方,看见了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使馆区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ei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