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推着弟弟,带着鲁尼,母子三人一起出去散步。
经过小区门口的母婴店时,跟往常一样,鲁尼又说要进去看看。自从弟弟出生后,我们就成了店里的常客,可让我头疼的是,每次进去鲁尼看到那些玩具就不想走了。
这次,我本来不想进去,可是他好像早就猜透我的心思似的,一边叫着“妈妈,我只看不买啊”,一边飞快地跑进去了。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这孩子,性子一直那么急。
我推着弟弟跟了进去。他照例直奔玩具区,我想起弟弟的衣服有点小了,便看起了婴儿服。
一会,鲁尼过来拉我:“妈妈,你过来!”
“干什么?我在看给弟弟买哪件衣服。”我有点不耐烦,可还是被他拉过去了。
他拿下一盒变形车:“妈妈,你给我买这个好不好?”
我不高兴了,说好只看不买的,怎么又反悔了?看来孩子的话真是不能相信。
见我不答应,他开始叫起来:“哼!就只想着给弟弟买衣服,不给我买玩具!”
我不理他。
他接着闹:“不给我买车,那你给我买贴纸!”
“家里已经有多少贴纸了,不买!”我生气了。
“我要很多很多贴纸送给小朋友啊,我有那么多同学,你给我买嘛,妈妈。”他近乎请求道。
“家里那些贴纸已经够多了!都说了只看不买的,你又耍赖,叫我以后怎么相信你?”
无论他怎么说,我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坚决不给他买。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店里人多,我不想再跟他争论,影响其他人,于是推着弟弟走出了店。
他只好跟了过来,可是怒气未消,跟我进了小区之后,他又开始大喊大叫。
我气得几次想扇他嘴巴,但想到这样除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外,对于孩子的哭闹一点用都没有,于是忍住了。
接着听到他开始控诉我:“你天天都不陪我玩,我买玩具怎么啦?你整天不是抱弟弟,就是写文章,写文章有那么重要吗?你知不知道,最重要的是你的儿子!”
听到“最重要的是你的儿子”这句话,我愣住了,六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因为他说得没错,我一时无言以对。
我开始有点明白,他吵着买玩具的原因了,顿时一阵心疼,想过去拥抱他。
可是他却躲开了:“走开!别碰我!”
我知道他是心口不一,仍然一把把他抱住了。
他一边使劲地推我,一边哭着说:“我要的不是玩具,我要的是爱!”
我笑了,这孩子,终于把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了!幸好我控制住了自己,没有粗暴地制止他的哭闹。
同时我也很惭愧,仔细想想,放暑假这么多天来,我确实没怎么花时间认真陪伴他。
除了睡前还有给他读书外,白天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带弟弟,不是喂奶,就是哄睡,逗弟弟玩,好不容易弟弟睡着了,我又打开电脑开始工作。
偶尔陪他玩个游戏,要么一会被弟弟的哭声吸引过去,要么一会又拿起手机回个信息,要么一会心思又飞到构思写文上面。
我这哪里是陪伴?顶多是陪着而已。
父母心不在焉的陪伴,也许一时对孩子没什么影响。可是长此以往,孩子是如此聪明而敏感,又怎能察觉不到父母的真心?
不用心的陪伴其实比缺席更可怕。因为这种行为实际上给了孩子这样的暗示:你在父母心中并不重要,因为他们还可以分心去考虑其他事情。
父母的关注和爱,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表达能力好的孩子还能够说出来,而年幼的孩子或表达能力不好的孩子就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寻求,比如不断地哭闹,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等。
因为孩子发现,当他哭闹、打人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尽管是负面的关注,但孩子才不管呢,只要父母的注意力在我身上就行。
尹建莉老师说:孩子所有的哭闹都源于未被满足的需求。
明白了这一点,下次我们面对孩子哭闹时,就请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允许他哭闹吧。
要知道,如果只是想办法制止孩子的哭闹,那是治标不治本,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
但是,允许孩子哭闹要注意两点,一是尽量将孩子带离公共场所,以免孩子的哭闹影响他人;二是不能因为孩子一哭闹就满足他的不合理要求,那只会让他学会用哭闹来表达需求。
等孩子哭闹过后,我们应该试着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同时教他学会如何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这样,良好的沟通模式形成了,哭闹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
而我们做父母的,也要用心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让孩子被爱滋养着,孩子的情绪才不会那么容易失控。
不要借口说工作忙,就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其实,每天30分钟用心的高质量陪伴,就能给孩子带来足够的爱的滋养,那效果比你一整天心不在焉地陪着孩子强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