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251156/47d56c7109a1c1b5.jpg)
最近确实忙得慌,受疫情影响,这学期时间特别短,但教学任务还是得完成,于是必须赶进度,之前两天教一课,现在变成了每天一课,每天都要备课、看一大堆作业。
本来应该没有写牛人堂第31次分享的复盘作业了,但内容如此精彩,宁国涛老师又分享了那么多干货,如果不写点什么,我实在有些不甘心。
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位老师是带着范文来分享的,而且一出手就是二十四篇范文,并且每篇都叫人拍案叫绝。而在故事背后,便藏着老师要教给大家的方法。
1、自己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小时候的童年趣事,学生时代的友情或暗恋,长大后的工作经历……
这些故事因为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往往可以信手拈来。又因为具有共性,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像作者的两篇范文——《幸亏被猫咬了一口》和《确实受不了》,都非常贴近生活,仿佛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读来自然会引得读者会心一笑。
2、别人的故事
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提出,你至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
这其实也从侧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盘根错节的千年老树,当你自己的故事被“淘空”了,完全可以写写别人的故事啊。
可以是你的亲朋好友的故事,也可以是通过别人转述的故事。
还记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如何成书的吗?他专门在路边支了个小茶摊,供来往的路人解个渴,不收取任何费用,仅需分享一个鬼怪故事即可。
3、表达对某种理念的态度
中国人向来以含蓄闻名,有些事情明明心底里是不赞同的,但明面上却不好直说。
这时候如果可以给对方说上一个故事,把自己的态度揉进故事里,那么聪明的人自会理解。
宁老师的一篇《亲戚朋友来帮忙》,虽然没有直白地写,但通过赵奋发的故事,揭示了亲戚朋友不适合在一起做事的道理。
4、新闻或公益广告上的素材
新闻和公益广告随处可见,但却显少有人把它拿来编故事。
很多年前看过的一个公益广告,至今还印象深刻,一个小男孩端着一盆水晃晃悠悠地说:“妈妈,洗脚。”宣传的自然是孝顺与传承,仔细想想,未尝不能改编为一个故事。
5、巧用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是大家都爱看的,谁能想到它还能成为编故事的灵感呢?
宁老师的一篇《青春痘长在别人脸上也应该闹心》告诉了我们善良热情的人总会有好报,而《海盗为什么一只眼戴眼罩》则告诉了我们只有像海盗那样随时准备适应新变化,才能在职场和人生低谷的时候处于不败之地。
6、对某件事的感触
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有些事当时看了颇有感触,如果不及时记下来就会忘记。
其实有时只是一个感触,也可以成为一篇好文章。
7、网络上的小段子
在网络上刷段子确实是一件非常浪费时间的事情,但作者却能从中找到灵感。
小段子刷多了,你会发现那些作者其实都挺有才的,看多了也会让你脑洞大开哦。
8、事出反常必有妖
新奇的事情不仅可以吸引目光,还常常能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我们要时刻保持好奇。
10、时尚语言为素材
网上时不时就会流行一些“网络用语”,有些时尚语言甚至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内容,这有点像“追热点”。
11、先进理念为素材
什么是先进理念?一些出现在各行各业最前沿的理念,在最开始出现时可能并不会让很多人了解,但如果通过一个故事去传播,知道的人数和范围都会有很大的增加。
12、把“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
“负能量”的内容会让读者跟着意志消沉,这个世界还是需要一点“心灵鸡汤”的。
13、逆向思维很重要
逆向思维不仅可以吸引眼球,还可以打开思路。我们都爱说“我可不是被吓大的”,但宁老师却来了一篇《高人都是被吓大的》,立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4、善于联想
你会从“挖掘机”上联想到婚姻吗?两者看似毫无关联,但当夫妻双方不断翻以前的旧账,可不就像挖掘机那样非要把尘封的记忆全部挖出来吗?
善于联想,你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
15、各种社交软件上的签名
随便点开一个QQ,我们都可以看到上面的个性签名,不同的签名可以体现不同的性格,有时候光是看签名,你的脑海中可能就会浮现出一个角色。
还有很多签名富有哲理,比如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多琢磨一下,就可以写一个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了,甚至不行,友情故事也不错呀。
16、读者跟帖
有时间去贴吧翻翻,有些帖子固然可能是胡编乱造的,但有些帖子的内容却非常真实,几十字、几百字的帖子,完全可以扩展为一个长篇故事。
结语
听完了宁国涛老师的分享,真的让人不禁感慨,处处皆灵感,但这需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把这十五种方法都用上吧(第九种缺失),期待你打造不一样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