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的《毕业十年还是一贫如洗,你到底做错了什么?》,阅读数一天内达到了2688。
很多毕业多年的简友们私信留言说,扎心了,老铁,希望后续出个系列文再多讲讲。
还有很多毕业五年以内的朋友问,你别光说毕业十年啊,我们这些毕业五年的,你也抽空说说呗。
正琢磨着聊点啥,可巧想起前几天遇到的一件小事,特别适合与毕业五年内的伙伴们拉拉家常。
前几天,在首都机场候机过安检,因雷雨天气,机场人山人海,连紧急通道处都人满为患。
我排在20多个人的长队后面,还有十分钟就要登机了。
我抬头观察周围哪支队伍人少点以便转移阵地,
发现排在其他队尾的好几个朋友也在左顾右盼,面露焦急,
而排在中间的朋友似乎从队尾的焦急脸庞上得到安慰,气定神闲的玩着手机。
此时,有趣的一幕发生了:
因为待机旅客过多,机场在边上临时增开了两个安检口,
我迅速转移阵地排到第三名,
身后紧跟过来几个排在队尾的朋友,
而排在中间的朋友似乎还在权衡自己有没有必要转移阵地的时候,已经由队中成为新的队尾,
此刻顺利晋级前列的队尾朋友面露喜色,而刚刚成为新队尾的队中朋友心有不甘,嘟囔着秩序混乱,悻悻地等着安检……
这一幕在我心中荡漾很久,仔细琢磨和我们毕业五年后的状况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直没找到合适工作的朋友不安于挣死工资,毕业两三年后做起了小买卖,虽谈不上事业有成,经济上倒也殷实自由;
一直敢想敢做、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几位优等毕业生,经过五年的职业历练,在单位提拔重用,成为了年轻的八零后领导;
而大部分的朋友,就像排在中间的候机朋友们一样,犹犹豫豫又安于现状,发奋努力又牢骚满腹,越活越迷茫,越过越颓废,面对赡养父母、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升职加薪等一个个摆在眼前的活生生的问题而夜不能寐。
静下心来问自己:
这是我们毕业时想要的生活吗?
都毕业五年了,对待职业生涯为何还是迷茫彷徨呢?
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生活何时能结束呢?
焦虑愈发强烈,该当何去何从?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0531/9ecd130e8ccaa18f.jpg)
择良而栖谋出路还是赢取信任求升职?
不少人力资源专家说过:毕业五年,如果你在一个公司没有建树,就该跳槽了。
这就像一个魔咒紧紧地箍住了踌躇满志的我们,5年了,80%的我们还呆在原单位,岗位未见大动,薪水没有质变,这个魔咒开始显灵。
我们的脑中开始频繁思考一个问题:嗯,5年过去了,不能再等了,我该跳槽了!
产生这个想法值得庆幸,说明岁月的蹉跎并没有磨灭你的梦想,你没有安于现状,你也在力求改变。
但是亲爱的朋友,在你行动之前,有没有认真问过自己几个问题?
5年了你在这个公司学到了什么?
这个公司是不是没有空间再让你进步了?
你迟迟未得到重用的原因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能力不足?
你目前的工作如果换一个比你年轻的同事来做别人能否胜任?
与你同来甚至比你晚来的同事得到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和这些优秀的同事聊聊能否给你的职业带来改观?
你有没有向领导提过三次以上升职加薪的想法?
你向领导提升职加薪的砝码是什么?
你跳槽到底是为了谋求发展还是仅仅为了提高待遇?
以你现在的资历跳槽可否得到让你满意的工作与薪水?
你真的在纸上计算过跳槽的代价吗?
如果以上问题还没有想清楚,我劝你先别着急,既然去意已决,再给自己一年,去尝试些新鲜东西:
找几位年长的没有直接利益关联的领导或同事谈谈心,看看自己的步子到底慢在了哪里;
找直接的领导提心里真实想法,可以直言生存压力过大,寻求他的帮助和建议,主动请缨让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一些;
尝试着以邮件或者约谈的方式向更高层领导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能力;
经常性地和同学们打个电话聊聊天,看看毕业5年的他们都是怎么过来的,借他人的灯泡照亮自己的路。
其实这过渡的一年里有好多事可以做,不去担心锋芒毕露,不去顾虑派系斗争,不去抱怨工作环境,只为改变,只为验证哪种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更有利于自己的发挥。
或许一年后你还会选择离开,但起码没有让你6年的青春留下太多的遗憾。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0531/8141a27e7b9049c6.jpg)
生存为先乱试水还是发展为先心坚强?
生存对于每一个没资本拼爹的85后来说都是人生最大的挑战,一路攀升的房价与90后的崛起这两项就足以把85后们逼得手足无措,如果生活在北上广的大都市,拿着工资单去看房价只有骂脏话的心情,我觉得你离心坚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为了生存,我们真的有必要去频繁的跳槽吗?
频繁的跳槽真的能解决你所惆怅的生存问题吗?
我们能不能找到生存与发展并存的完美方案呢?
比如一瓶水在北京卖1元,在上海也卖1元,到广州还是1元,这就说明这瓶水被社会所承认的价值就是1元,你卖的贵别人不买便是,一瓶水若想卖出可乐的价格,先把自己变成可乐!
同样,你凭着同一种可替代率很高的技能去换个地方谋求翻倍的薪水,无异于痴人说梦。
倒不如索性淡定一点,钱就在那里等着你去挣,想生存的好一些,你真的有必要做一些与钱息息相关的事情,那有没有这么一种技能既能挣钱又能提升自己职业资质的呢?
如果你现在从事的是技术工作,挥汗在办公室搞设计研发或者在生产车间搞加工制造或者奔波于项目现场管理,如何挣到工作以外额外的钱?
三种方法:
一是考取时下最紧缺的专业资质证书,不少朋友考取了专业类工程师,证书只挂靠三年便有几十万的进项,跳槽时此证书也会成为你的闪光点;
二是揽私活帮助别人设计东西,既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照进现实,又能实现不少的进项,我认识的两个朋友都从帮别人干私活开始干成了老板;
三是为项目管理现场举荐施工队伍或材料供应商,话语权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让大家都高兴。
如果你现在从事的是市场工作,只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这两项就能帮你缓解基本的生存问题。
如果你现在从事的是行政工作,理财或者兼职均能帮你有所斩获。
如果你依旧我行我素,等着伯乐相马,那只能说明生存或许并不是你真正在乎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0531/b352a43df624ea3a.jpg)
紧跟专业做技术还是弃文从武战市场?
工作5年,不少朋友职业发展遭遇瓶颈,认为自己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少,其实这是“取、舍”二字在作怪,总觉得自己5年走到现在不容易,放弃现在的生活状态着实有些可惜,但似乎不舍弃一些东西又无从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进而造成了鸡肋工作现象的出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坐办公室的技术人员羡慕做现场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除了工资以外还能拿到高额出差补助;
做现场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羡慕征战前线的市场人员,同样出差在外,市场人员既可以多挣钱还能花公司的钱做自己的关系;
征战前线的市场人员羡慕坐办公室的技术人员,可以长时间与领导相处,得到认知的机会比自己多多了。
其实人从一出生就面临取舍,只是年轻时候的取舍都是父母帮忙做的,都说不懂取舍就不会成熟;
毕业5年,30而立了,是时候学会取舍,学会承担责任了。
关于要不要从技术岗位转市场/销售岗位,取舍的正确与否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的人可以实现完美转身,有的人转的踉踉跄跄,取决于你的动机:若仅仅为了实现财富迅速积累,并不一定适合做孤注一掷的尝试,多半会以失败告终。
其实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最先要做的就是走出办公室。
就像常年蹲守办公室闭门造车的人发展机会远没有经常出差的人机会要多,
就像那些平步青云的技术人员无一不主动请缨赶赴项目现场,与各单位各专业的协调井井有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就像那些风生水起的市场人员,时刻注重包装自己营销自己,赢取别人的信任!
无论你现在做什么职业,在什么行业,先把自己推广出去,总有识相的买主出高价把你打包带走。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0531/ef39c96e9ea37317.jpg)
只做不说装低调还是又做又说展锋芒?
记得我毕业刚到单位时,耳畔总响起“低调做人,切忌锋芒毕露”的职场箴言,也许,你同当年的我一样,初入职场的我们怀着激动忐忑的复杂心情过上了低调的生活。
低调的我们只知道紧张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低调的我们只知道低头拉车忘记了抬头看路。
不知一直埋怨怀才不遇的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在领导眼中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记得一位化工集团的总经理告诉我说:“底下的人多了,我记人都是按照功能标签来记,譬如公关能力最强我会首先想到小李,创新能力最强我会首先想到小王,策划能力最强我会首先想到小赵,所以年轻人要想崭露头角,得到赏识,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标签。”
我们可以试着回想一下,除了直属领导以外,还有多少高层领导知道公司里还有你这一号人?
先要记住你,领导才会在需要人时想起你,这时幸运的机会才有可能落到你头上,也许正是某一次机会让领导刮目相看,从而有了美好的后续。
领导又为什么可以记住你,而不是张三李四?
为了让他们记住你,你是不是该干点什么?
这里分享三个方便实操的举例。
1.勤汇报,以周计划和月总结的形式让领导指导你都干了些什么,无论口头汇报还是邮件汇报,切忌只报喜不报忧,叙述了工作成果以后,必须描述遇到的困难,紧跟着就是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领导知道你是一个能独立解决问题的人;
2.主动争取一切在高层领导面前亮相的机会,不拘泥于形式,与领导一块打球,积极参与公司的各种活动,如果有演讲比赛或者PPT汇报的机会,绝对绝对不要放过,不是为了争名夺利,而是让领导知道你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3.要懂得曲线救国的迂回战术,大领导没有机会直接接触到,就找大领导最信任的人,与他成为朋友,你会体会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惊喜。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0531/1cca964cbc890f06.jpg)
随波逐流扮萌男还是三省五思充熟男?
85后,曾经是年轻的代名词,是活力的标签,谁都渴望永葆青春,但岁月并不会因为你的留恋而停住脚步。当你看到公司每年大批的招人计划,你有没有危机感,看到遥远的90后在公司崭露头角,你有没有挫败感。
当你一把年纪还和90后挤在一起卖萌时,当你听到90后们在你面前讨论如何不虚度青春时,你有没有预测到当你35岁的时候,回首十年你心中只可能有两个字:遗憾。
其实熟男更有市场,泡吧的时候看着别人周围美女如云,而自己和众屌丝们喝着30块钱一瓶的哈啤,内心就没有过一丝的不平衡吗?是时候让自己成熟了,但是熟男是怎样炼成的呢?
网上有人整理了熟男的十大考核标准:
说到做到,信守诺言;
适当沉默,言之有物;
含蓄内敛,学识渊博;
心胸宽广,博爱终生;
换位思考,先人后己;
敢于担当,广纳忠言;
意志坚定,处乱不惊;
干净整洁,举止得体;
尊老爱幼,懂得感恩;
劳逸结合,生活多彩。
以上十个指标,可以对照一下,看看差距在哪里,如何来补足?
是的,熟男不是一天炼成的,可以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 每日三省吾身,让大脑飞速旋转,多思考;
- 定期写总结,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少走重复弯路(无论给谁看,必须把总结系统化的落在纸上,不能空想);
- 节省无效社交时间,省出时间多看书,博览群书会让你成长的更快。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0531/ee1efbc8bc1a0d45.jpg)
闭门呆家作宅男还是编织圈子攒人脉?
人脉,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但凡有点成就的人都把人脉的积累排在了第一位,即使你有登天之才也需要一把梯子。
现如今是个信息爆发的时代,没有自己的圈子,大到社会的发展趋势小到公司的小到消息,你都无从得知。
诚然,你性格也许略显内向,不喜好交际应酬,你专业或许技高一筹,不喜好圈外沟通,但现实是在工作中你不是独立的个体,想成为职场精英就必须与各色人群打交道,形成自己的圈子。
如果选择了孤独,就不要艳羡别人圈子的狂欢。
所谓圈子并不是让你天天和一堆酒肉朋友在一起,每天进行毫无营养的交流,而是应该尝试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去打造有价值的圈子。
那么什么样的圈子才是你应该编制的呢?
只有一条标准:
从中获益,无论是思想的影响、机会的创造、物质的帮助还是正能量的传递,哪怕圈子里的朋友仅仅是一个忠实的听众,也能锻炼你的系统思考能力与说服表达能力。
当然如果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时不时的进行一场头脑风暴,那我现在就要恭喜你,你离成功不远了!
你可能要问,能给你带来正面影响的圈子去哪里找呢?
各种行业交流会、各种形式聚会、各种提升自己的学习班等一切有人扎堆的地方,寻找那些大放异彩和极具个人魅力的人,他们都是你的圈子成员编织对象。
那么想编织圈子你应该做点什么呢?
一条标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哪怕仅仅当一个信息传递的枢纽,你在圈子里的价值也会有目共睹的。
是时候告别宅男身份,想尽办法提升自己的价值了,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能为别人提供帮助和便利的人,你的人脉网络才会坚固发达!
![](https://img.haomeiwen.com/i6410531/71913fc204ba6b85.jpg)
谢谢大家能看到这里,听我絮叨许久,最后我想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也非一蹴而就。只要我们时时铭记,毕业五年你的选择决定了你毕业十年是一贫如洗被迫返乡还是财务稳定逐渐扎根。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若想得到自己从未得到的,只能去做自己从未做过的,虽然很难,只要开始,时间就刚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