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的记忆

作者: 花间星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23:40 被阅读39次
品味的记忆

暑热,饭后懒得出去散步,读书,用脑消耗卡路里,书也懒得读深的,选郑培凯先生的《品味的记忆》,轻松愉悦。

初识郑先生是他来上图讲唐代的茶文化。后来又听他讲了一次苏东坡。有阵子很迷先生的作品,买了好多。先生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又去耶鲁大学读了历史博士。相继在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多地担任教授。

他的作品以明清文化史,艺术思维及文化美学为主,大多短小精悍,行文流畅优美,知识性趣味性兼容。这本书主要是他关于游历和饮食的文章近百篇。多年的阅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让我们有幸读到了一本有滋有味的“品味之书”。

全书共分两个部分。“何处是他乡”“品味的记忆”,分别收录的是各地的风土特色和美味佳肴。虽然,他有多年旅居海外的经历,但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了解和认同。对他而言“他乡”与“故乡”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也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困扰。也许是因为先生极好的心态,让他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物以及各种美味。

跟先生的笔走进江南名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现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实,小时候经常有机会去苏州,也常会去这些地方,但自己并不觉得好玩。长大读了书才知道,这些历史文化名园都有自己的特色。仔细想想也是,除了那些亭台楼阁,精致园林,单是那些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就已经很有看头。有时候,就算好东西放在眼前也不懂得欣赏,真为自己的没文化汗颜。

太湖的洞庭西山,清明时节新鲜炒制的碧螺春让“乡野土灶间”变成“幽兰之室”。而地道的苏州人却说东山才是碧螺春的正宗产地。以前去东山还有满山的枇杷与杨梅。想到前两天朋友聊起去武夷山访茶的经历,说一到那片茶山,就有水蜜桃的味道,但是周围不见一棵果树,都是茶树自带的芬芳,难怪那里茶好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地的钟灵秀气都孕育在一花一叶,一蔬一果之中。如果有幸运遇见,一定不要错过。

读他写的美食,多是大众小吃,寻常菜式。宁波菜,成都菜,太湖船菜……从好吃的面到各地特色菜,还有许多特别的点心。就连一碗咸豆浆,也能让他想到“杜甫的律诗”“米芾的书法”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谓大师就是处处有文化,喝碗豆浆也能写首诗。

先生说:吃饭喝酒皆学问,都得心存“四么”,问个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场合?怎么吃?想要享用精致美食,就得一丝不苟做学问,研究口服享受还不够,还得“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口品美味”,上升到跨文化领域才行。

受教,受教!读书的意义正在于此吧,学习更多的知识,让眼前的事物不再平庸。任何一处风景,一道美食都因为有了故事,而变得耐人寻味,还是要用功读书,不偷懒。

品味的记忆

相关文章

  • 品味的记忆

    暑热,饭后懒得出去散步,读书,用脑消耗卡路里,书也懒得读深的,选郑培凯先生的《品味的记忆》,轻松愉悦。 初识郑先生...

  • 品味记忆中的甜美

    夏日的清晨,妻子从菜市场买回几条本地黄瓜,时鲜又翠绿,这不由得想起从小到大妈妈为家里精心制作(腌制)酱黄瓜的...

  • 舌尖上的美好

    有时候,品味一种美食,并不是品尝那种味道,而是品味记忆中的美好。我们漂泊在外,记忆中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的香甜,激起...

  • 重逢时,你我皆已红尘满面

    咖啡厅里的背景音乐将往事一幕一幕地从记忆深处带到阿毅的心头。他细细地品味着咖啡的苦涩,品味着音乐,也品味着...

  • 秋凉

    从未仔细品味过这杭城的秋。或许,也曾经品味过吧,只是记忆消散,无从想起。 华灯初上,独自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时有...

  • 吃的是乡愁,品味的是记忆

    在遵义会址旧址旁有一条民主路步行街,街中段右手立有一木坊,上书“捞沙巷”三字,用遵义话读“lao(二声)sha(一...

  • 品味日常细节,编织美丽记忆

    英国诗人布莱克在《天真的预示》里写到: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 水墨画

    一幅水墨画一份欣赏的遐想 一份品味岁月里有你的记忆 笔墨描不出遐想的情你不知道品味的伤

  • 当年给朋友的摄影小店撰写的宣传小语

    1、在记忆的角落,总有那样一份片笺在动情的飘荡…… 2、回味着、品味着,这些闪动的瞬间在默默的流淌…… 3、听记忆...

  • 品味,品味

    我是一个十足的外貌协会会员。 长的不好看的水果不吃,颜色不对眼的衣服不穿,面容丑陋的人不交。 后来,吃了一些亏,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味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px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