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原发表于传统刊物,曾获新城市美文征文大赛一等奖。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75729/fa45858a3d48946a.jpg)
第一次看见她,是在上早村一致药店前的空地上,她正看着她的水果摊。果摊很简陋,两条长凳上摆着两块木板,木板上放着几筐水果,诸如苹果、柿子之类的比较普通的品种。时值冬天的夜晚,冷风从小巷里钻出来,无遮无挡地吹向她。她在风里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之所以把她看得那么仔细,是因为那时的我正在药店门口等朋友,四周寂寥,目光没有落脚的地方。萧瑟的她当然谈不上是一道风景,只是觉得,这样冷的天,她应该回家去的,谁会在这样的冷的天气里买冷冰冰的水果呢?
离开的时候,我回过头又看了她一眼,一盏橘黄色的灯在她头顶上转悠,把她的脸衬得极为苍白。
这是她留给我的最初的印象。
再次见她,是在白天。许是在太阳底下,许是有了客人往来,她脸上的笑容带着暖意,有别于第一面的清冷。她真的很瘦,即便她穿着厚厚的衣服,也能看出她的单簿。她的颧骨突得惊人,让我想起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子。
我开始到她的摊档里买水果。听同事说她卖的水果还挺新鲜,每天清早拿的货,价格也比商场便宜。
第一次跟她买水果时跟她闲聊了几句,问她哪里人,生意好不好。问一句答一句,有点木纳的感觉。这倒让我觉得她是个老实人,做生意不坑人。
她很勤快。我早上去买早餐时,她必已摆好水果摊,一筐一筐新鲜的水果摆放得很有层次,让人看了很舒心。偶尔深夜去宵夜,她还没收摊。问她,怎么还不回去啊?她总是说,晚一点啊!至于晚到几点,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时间长了,我就成了熟客了。有她在,我买水果几乎没换过别的主,主要是觉得她实在。
大约是在半年后,有一天早上,我去买早餐,发现空地上不见她的身影,水果摊也不见了,心里竟有种空空落落的感觉,还想,以后去哪里买水果呢?
没想到,过了两三天,她又出现了。不过,跟以往不一样,她有了自己的店面。原来,她把一致药店旁边的一间店面租下来了,简单整理了一下,水果店就开张了。
那天,她坐在店里,看见我,笑了笑。我说:“原来你在这里开店啦,不错嘛!”她有些腼腆,说:“刚好原来的店主不干了,就租下来了。”我说:“租下来好啊,有个顶风的地方,不用在外面受风吹雨打了。”她也点头:“是啊,在外面摆摊真不好受,夏天晒死,冬天冷死。不过,总算结束了。”她嘴里说着抱怨的话,听起来却没多少苦味道。我真的为她高兴,这样瘦弱的女人早就应该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了,况且,她那样勤快。
有了店面,卖的品种就跟着多了起来,一些山竹、榴莲等比较贵的水果也开始出现在她的店铺里。她还添置了两台二手冰箱,卖饮料和冰冻西瓜之类的。她不再只是坐在凳子上,而是忙这忙那的,一会儿整理一下水果,一会儿擦一下冰箱,有顾客来了就忙着递袋子称水果收钱。她对每一个顾客都很客气,不管买多买少从不嫌弃,有时还主动少收几毛钱或赠送一些小水果。
这个水果店开了一年多,正当我以为她的生意会越做越好的时候,这个店消失了——房子拆迁,她没了店铺,只好又摆地摊。
看到她又坐在空地上卖水果,我想,她的心情一定非常糟糕。走过去想安慰安慰她,她却很平静,说:“这没什么,摆地摊有摆地摊的好,不用交租金,可以省好大一笔费用呢!”没有想象的懊恼与不甘,我觉得再安慰就矫情了。
我总觉得她不会甘心摆地摊的。果然,今年初,我发现离空地不远处的一幢楼下又开了一间店,店门前摆放了很多水果。直觉告诉我那是她开的,走过去,果然是。这次不再是单纯的水果店了,还有很多日用商品及其他食品。新店面积比原来的店铺大一半,货架上摆满了商品,加上地上堆放的米和油,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超市!我说:“真不错啊,都成大老板了!”她露出那熟悉的略带腼腆的笑:“什么老板,就是混口饭吃。”
离开她的店,我忍不住又回过头看了看那个坐在店里的女人,身板还是那样瘦削,颧骨还是那样高耸,看起来还是那样弱不禁风,但在我心里,她坚韧无比。我知道她没文凭没文化没青春没脸蛋没本钱,上天没有赐予她任何在这个城市轻易立足的资本,但她终究是一步一步地,在这座城市里扎了根,拥有了一间不大但足够让她生活得很体面很有尊严的店铺。也许风雨依然会来袭,但当初在冬夜里瑟瑟发抖的镜头应该不会再重现。
我想,当初摆地摊的她也许只想图个温饱,绝不会想到有一天能拥有一个五脏俱全的店面,但因为一直脚踏实地,一直勤勤垦垦,这个不期而至的结果就出现了。
好像是一种惊喜,又是这样的理所当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