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学习,都在成长,但大家都我昨天分享的那三个病人一样,每一个人的内在状态是不一样的,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对照自己的卡点,像照镜子一样来看到自己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然后前行。
我们在学习中间会走走停停,走走停停,哪怕听的时候有改变了,也会有不断地进步,退步的时期其实,无论我们在学习什么,我们还会有来回的打转,反复的过程,因为在破壳儿,当我们在破壳儿的过程,就一定会有对抗,自我攻击,自我怀疑,就像我们在练那个马甲线一样,中间的时候一定有坚持不了的时候,一定有厌倦或受不了,或者鼓励自己放弃的时候。
就像我们在上学的时期,或者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会说喜欢这个老师,不喜欢那个老师,这个老师讲得好,那个老师讲得不好,这都是我们对老师的评判,拿这个老师的优点跟那个老师的缺点做比较。还有就像我们谈恋爱,如果你失恋过,在第二次谈恋爱时,你会用第一个男朋友的优点和第二个男朋友的缺点做比较。或者说你曾经有过一次婚姻的经历,你会用第一段在婚姻中受到的创伤来预判第二段婚姻,我看到每一个都是不完美的。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如果凭着我们个人的喜好,个人的观点去判断,其错失很多成长的机会。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吸收的点,促进我们成长的地方,所以建议大家看他人的优点,而非用自己的知识量去评判,另外我们这个评判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一个屏障和障碍,你以为评判是什么?比如说我儿子在初一时,他们的竞赛班的数学老师满口的富平腔,他就是不想听,在第一节数学课堂上,他学习人家老师讲话,被老师当众狠狠地批评了,从此竞赛课他自己就不愿意上了。大家想我这个是老师的损失吗?不是,他一个老师,他讲课是他自己的工作,无论你上不上课,跟老师没有关系,他的课总是要讲的,他的课总是会有学生听的,你听不听跟他没关系。那损失是谁的?当然是你自己的,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哈!如果是因为外貌谈吐,眼神儿、穿着脾气或者是说话的某一句话,觉得根本不对心思,你对老师有评判,你不能接受,你不愿意听老师讲课,这些都不是我们不听课的理由。
这就像我们对在工作,对待金钱的态度,我要干什么工作,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我只在我要在自己喜欢的逻辑范围内的去做事,所以我们赚钱只能赚我们逻辑范围内允许的钱,犹如我们对于他人的态度,就我们对于他人,你认为这是对于他人或者对于老师的评判么?不是,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和态度。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眼光和态度,其实是一个无形的通道,是我们跟世界的一个纽带。因为我只能挣我认为能挣的钱,我不能挣的钱,我都是评判。就像我们看那3 5岁的孩子,他们在做事的时候,喜欢我就去做,不喜欢,摆摆手,我就不去做,因为他们没有评判,没有比较,有的是我喜欢和不喜欢,喜欢我就尝试,不喜欢我扭头就走,没有那么多的理由。
所以我们在学习上,在工作上,也在生活中把自己调整到三 五岁孩子的状态,我没有那么多的想法,我全然的接纳,全然地去允许和尝试,我对什么事情都是好奇的,我觉得什么事情都很美好,我要去玩哈,我要尝试呀,当我们去欢喜的好奇的眼光看世界的时候,当我们全然的打开自己的时候,那么世界将会给我们带来怎么的美好啊!
我们总会看到周围人的缺点,在与人交往中都是用审视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这样就会给自己做事带来了很多的的自我限制。就像我们所说的穷人和富人,我们以为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是因为金钱的数量吗?不,其实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思维模式。因为富人的思想意识上更加敞开,他们觉得任何事情都可以尝试,他们的心里是自由的。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生活的态度,对这个世界的拥抱的态度,他们的眼光更广阔和,开阔的,是好奇的,而穷人他会有太多的自我限制,太多的挑剔,对周围世界有太多的不如意,甚至还有更多的戒备与恐惧,在他们眼里,世界是可怕的,周围人都是不可信任的,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所以莫言评判,损失是我们的金钱哈!
就像我自己,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扎辫子,从小时候的两个羊角辫到高中的马尾辫。四十多年了一直都在扎着辫子。高中毕业 20多年后同学聚会,所有同学都变了,就只有我看起来没有改变,为什么,因为我还是当年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而且从性格上我还是像在学校那样活的比较单纯。所有的是我不愿意剪辫子。因为我害怕我剪了辫子不好看,我怕别人说我断头发不好看。我不愿意面对后面的不确定。常在口中挂着一句话,我不知道我剪了辫子会
好看不!所以自己就拒绝剪头发。
直到一个偶然机会,我去剪刘海,理发师建议我换个发型,他一句很打动我,头发么,剪了还会长长的,如果你不喜欢,那以后在往长哈。听到他的话,我给了自己尝试的机会。当新发型做好时,周围人都说比我扎辫子漂亮多了,有气质了。是的,当我们允许自己尝试时,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一切时,我们世界就被打开了,而且还会送来大大的礼物。然而当初的我却用恐惧,担心,害怕束缚住了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我到底害怕的是什么?我在评判的是什么?我在挑剔着什么?其实所有的害怕,评判和挑剔,都是我自己思维意识中的一个标准,我认为长头发好看,我认为女人就应该留长头发,我认为长发飘飘女人才有女人味……这些都是我的逻辑与标准。所在赚钱上,工作上,教育孩子上,生活上,我们都有我们的标准,也许你会说有标准难道不对吗?对的,因为我们有跑道,我们要在既定的跑道上奔跑,不能跑偏,然而跑道也有转角处,我们也有超速的时候,总不能处处自我限制吧!
我的金钱,为什么总是没有按照我的想法来呢?因为我们有很多底层的恐惧,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评判,我对于他人有评判,我对自己有评判,就像我前面在讲的。我儿子一样他说人家老师的声音不好,他不愿意听,他心里害怕什么,他害怕老师的声音影响他听课效果,说话这么“祚”的人,能把内容讲清楚吗,进而是对老师能力的怀疑,在我儿子的标准中,竞赛班的老师一定是口吐莲花,智慧饱满的像他这个哼哼唧唧的讲话,能把课讲好吗?其实在他的评判中隐藏着对老师讲课能力的怀疑,也是对自己知识吸收。
还有我们经常说的要接纳 允许他人,如果说是因为我们的恐惧和担心让我们对周围的人,事,物去评判,去挑剔,去控制,就像我儿子对哪位老师的评判一样,最后将会怎么样呢,难道学校因为你的评判把老师开除了不行。同样我们对周围人的评判,周围人因为我们的评判改变自己的行事方式,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我们连自己改变都这么难,我们还要去改变别人。就像我们学习成长,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听老师讲得内容,我们到底害怕什么?我们害怕被老师老师所说的话句句戳中你的要害,你害怕疼吗,还是因为我们害怕改变自己原有的模式,虽然我原有模式是不好的,但我已经习惯了,那已经成为了我的舒适圈,现在要改变我不习惯,我很痛苦,还是因为现在的学习,改变需要花费时间,精力,金钱,我不愿意投资,我对自己金钱上有恐惧哈,还是我觉得这老师讲得的确很好,但是社会上流传说到处传销洗脑,我担心自己也洗脑了等等,所有的这些是不是都是担心和恐惧。
现在我们来谈孩子教育问题,我们在对待好孩子有太多的标准,比如要听话,不要玩手机,要按时完成作业要尊重师长,要有礼貌等等,我们制定各种各样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要按我们的标准去做,如果不能做,你就不是好孩子,我就要管制你,批评你,指责你,甚至打骂你。请问,这些标准是谁定的?它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觉得你很孩子的关系能相处得好吗,你觉得孩子愿意靠近你吗?同样的,如果我们是敞开的,是允许孩子的不同尝试,你觉得孩子又会怎么样的。所以说我们说接纳孩子,其实是我们接纳自己,接纳周围的一切,我们要允许不一样的声音存在。而不是,我们给所有的事情都画一个圈圈,划一个标准。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周围的一切。
其实所有对孩子的不接纳和不允许都是你的恐惧,你的担心,到底害怕,担心着什么。就像“妈妈说我冷”,你害怕孩子受冷,这是你的担心,你用的担心的方式向孩子表达爱,而孩子没有感受到冷。更多的感受到的是控制和约束。其实所有的恐惧和担心都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对世界认识而形成的。所以我说我们要赞美自己,赞美周围的人事物,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的人事物时,那么这些人事物都是美好的,自己的内心是欢喜的,而不是恐惧焦虑,担心和害怕。
所有我们所说的,都是从评判到恐惧,恐惧前到恐惧,它的底层里面一定有一个自我限制,这个自我限制里面有着逻辑,有着恐惧,有着评判,所以你以为真的就仅仅是评判吗?仅仅是建议吗?他有着更多的,这样的一种逻辑上的拒绝,那你拒绝的这种世界吗?拒绝的是一种人吗?或者说你真的是损失吗?是他其实拒绝的是我们今天来到我们的方式。
我们这份恐惧越多底层的能量翻涌出来的拒绝越多,首先我们损失的是看这个世界的正确的方式。不仅我们会损失,我们评判老师会损失老师,我们评判朋友会损失朋友,我们评判喜欢的人,我会损失喜欢的人,那么如果我们评判家人的话,我们会损失的跟家人的亲密感,那我评判工作和这个行业,我损失热爱这个行业的机会。那我评判钱,我会损失跟钱宝宝更加亲密的连接,损失的是我们财富的丰盛。那我评判自己呢?我会加大我自己的恐惧,我们活的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我们的逻辑的判定,是我们在整个活着,或者好好活着,或者好奇的活着,或者在向往丰盛的活着,他的中间的层级里面,就是我对于这个世界的评判和恐惧到底有多少越多,那么金钱就在前面讲,金钱跑过来真的很不容易。
人家都是跑直线,你是弯道,而且设置了好多障碍,钱宝宝来到你家有得多不容易啊,多么漫长的一次旅行,每一个评价,每一个评判,还有每一个这样的自我限制,,对于他人的这种的评判和拒绝还有恐惧,还有我认为我是对的,我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所有的应该和不应该。全部都是我们的预判,你这样做了,我觉得我很欣赏,你不这样做了,我就不欣赏你。钱宝宝来的多不容易,就好像我们对孩子一样,你按照我的标准了,我就觉得你是好孩子,如果你没有按照我的标准去做的话,那我真的就很焦虑,我想揍你。
你想揍孩子的时候,孩子他对你会亲近吗?不会的。钱宝宝就跟小孩子一样,你的评判他不知道吗?就算他不知道,他也有感知的,他也没有办法亲近你。所以我们为什么会害怕没有钱,为什么会没有钱?就是因为我们底层里面有那么多的拒绝世界,就像前两天说的那样,金钱是看世界的美好,爱,喜悦的综合。可是我底层里面只喜欢我能喜欢的,只喜欢我逻辑中允许只喜欢我认为是对的。金钱怎么能如你所愿敞开口儿的来到你呢?因为金钱,它就代表着整个世界的敞开度。
善待你恐惧的,你评判的,你拒绝的,最后的结果都由谁来承担,是由财富、钱、宝宝的丰盛程度来承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