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万看到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就再次唤起了对那些古代哲理名言的兴趣。
所以今天再次读了一些古代的哲学名言,今天在下面先简单分享一些老万读起来感触比较深的古代哲学名言吧。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宏图。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8、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