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昆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博何时搏?我们农民的孩子,只有自己多拼搏。”
龙淑慎对三个女儿说“读书读出去,不要当农民。”
东方昆说“我自己一辈子不求人,只有为了学生才去找找人。看到一个好学生就像发现一件绝好的作品一样高兴。”
东方昆说“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用钱来衡量的,当老师的神圣是金钱买不到的。”
……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71236/6edf9d548fd1a151.jpg)
看到这本书时,真是写到了心坎里:以前我是学生,我面临的困境就是“好好读书,走出农村”;现在我当老师,我面临的困境是“我想要当个好老师,我想要过上好生活”。“我仿佛变成了瞿藜,韩贝锦,关晨风,李淇岸;我的父辈们是一个个的龙淑慎们,孙苦叶们,卢琼玖们,那些始终在生活里挣扎的人们。
瞿藜想要逃离这种生活:瞿藜的一天是从天黑开始的,当天亮了,很多人都开始一天了,瞿藜的一天已经开始很久了。瞿藜走在了时间的前面。这种生活是每个想要摆脱农村命运的农家子弟必然的模式,不然就只能继承祖辈的衣钵,继续在泥土里摸爬滚打。
以前的我,是这样的生活,白天从黑夜开始,黑夜在黑夜里结束。没日没夜,只为将来能考出去。瞿藜,勤奋努力,天资聪颖,本是上大学的好料子,早点走出农村,上了专科;韩贝锦,在父亲还是母亲的渔夫前,过着小公主的生活,父亲离婚后,她成了母亲的渔夫,为了上过上有面子的生活,她不考大学,她报了专科;关晨风,他不知道填志愿意味着什么,父亲说当老师最好了,于是他上了专科;李淇岸,他家境不好,他成绩不佳,母亲觉得对书才有出路,自己改嫁,给他凑够了学费,给他凑够了定向生的学费,让他上了专科。
好多年后,我也当了老师。在这个职业里,也收获了成就,也有些许不足。在这本书开始的访谈里,老师是什么?有人说老师的工作节奏太快,压力太大;有人说老师要评职称没法安心教学,不纯粹;有人说不能责备老师不敢于清贫,因为培训机构一天的收入比学校一个月还多;有人说,只要能爱学生,把学生教好,即使不做理论研究,也是最好的老师;有人说,名师名校长不该是评定出来的,他们身上都有自然而然的光辉……
什么是好老师呢?三尺讲台,两袖清风,桃李满天下,一心扑在学生上,置自己子女于不顾?当一个教师,连自己的家庭都兼顾不了的时候,他怎么可能有成就感呢?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反应教育焦虑的作品,像《少年派》《小欢喜》之类,妥妥的升学恶性竞争,加剧教育内卷。在学生背后,也可以看到机构里聘请的老师,不是重点,就是名师,这些老师他们也需要生存。
东方昆说“当一个老师把手伸向学生时,也就没什么尊严了。”可是,当一个老师被生活打倒时,他还有尊严吗?一个被生活打击地遍体鳞伤,衣衫褴褛的老师站在讲台上,跟学生们讲“知识改变命运”时,这句话的可信度有多高?
从前,我是学生,为了摆脱命运而奋斗;现在,我是老师,为了过上理想生活而拼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