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67348/1fd529ea98c91a75.jpg)
现在无论是网上还是线下,终身学习都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字眼。我也非常肯定终身学习这个理念,但是我发现自己学习的时候也是分几种状态的。
当我在看一些闲书的时候,比如:《围城》,《把时间当作朋友》,再或者是再看《得到》专栏上的一些文章的时候自己就比较专注。但是一旦是自己开始看应试类的知识时自己就会陷入无时无刻都思想抛锚状态。比如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考证,考研的时候。
而且自己思想抛锚还是非常有规律的,比如学教师资格证的时候,自己总是会联系到自己上学时的情景。当学到“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就会立马联想到,这不是在喊口号嘛,考察学生的方式不变,直说这些有什么用?如果我当教师的话,我怎样才能既保证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又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方法.....一系列的浮想联想不知不觉5分钟就过去了......当自己意识到自己思想抛锚了,又感觉还有好多知识没有学,自己又会陷入自责。自责的比较厉害的时候还会自己照着自己脑门拍两下,然后开始机械重复要记忆的内容。这种情景其实从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回想起来,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率其实是非常低的。
仔细的去回想分析自己的应试学习能力为什么会这么差?
1. 学习方法不得当,总是喜欢利用战术上的勤奋去弥补战略上的不足。比如:上学的时候总是起来很早机械式的背书,不会自己去总结。
2. 喜欢记知识点,不喜欢记问题,感觉那是出题人的事不是自己的事,丧失了揣测出题人意图,了解“敌人”的好机会。
3. 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后希望立马看到成效,如果看不到成效就会放弃,没有想着改变优化学习方法,更没有把新的学习方法融到自己学习系统中去。
4. 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感觉,潜意识里总是感觉学习是痛苦的,没有在学习上找到成就感,内驱力不足。
在学习教师资格证的这段时间里,其实最想感谢的就是自己的女友。她的学习方法比我的好,所以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她带着我学习,一起去看书上的知识点,互相举例解释知识点,比赛谁记得准记得快。每学完一个章节的时候就要回过头复习重新记忆一遍,互相提问。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却降低了她的学习速度,因为她还要决定这个知识点过不过,还要观察我有没有思想抛锚。甚至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帮我分析我之前上学时的错误学习方法。
总结一下女友教我的学习方法,其实都是在中学课堂上老师们都讲过的。
1. 要有一个清晰的大目标。
2. 学会分解目标,每次学习的任务量,任务难度不要太大。
3. 学习的时候要专注。
4. 先学后玩。
5. 碰到难学的知识点,坚持一下,学完之后奖励一下自己。
.....
听完之后我又想了两点:
第一,把时间当作朋友里,笑来老师举得那个例子,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当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学了的学生日后用到了这些知识,感觉原来当时的选择没错,这些知识真的有用,以后遇到没知道有什么用的知识以后还要学;当时没学的同学,以后自然用到很少,还会安慰自己:“看,学了也没什么用吧。”以后遇到新知识还是不学。日积月累,差异越来越大。
第二,许多有用的道理都披着简单的外衣让我们眼睁睁的错过学会成长的机会。
回归题目中的那个问题——我是否还有应试学习能力?
现阶段,我的应试学习能力很差,甚至是没有。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会慢慢的培养出自己的应试学习能力。哀莫大于心死,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自己心不死,加上正确的方法和持续的践行,以后肯定会弥补这个遗憾。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晚上要接着培养自己的应试学习能力去了,嘤嘤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