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生,宠辱不惊

作者: 三王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23:53 被阅读3次

陆游《老学庵笔记》里有一则很有趣的故事:"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粗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在面对颠沛流离的人生忧患时,苏轼以豁达淡泊的心态乐观地面对生活,从容而不急进,自如而不强求,稳重而不浮躁,坚韧而不堕落,而黄庭坚却以消沉悲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看到的是处处苍凉,乌云密布,陷入痛苦的深渊中,难以自拨。

古语云:"心悦则物美,心悲则事哀",人生一切境由心生,心态决定人生的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使人获得一种灵魂上的升华。从苏轼身上,我们品味到恬淡也是一种智慧。智慧的人生,就在于能够理智地取舍,恬淡地保持一颗平常心,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人生不得志时,要有诸葛亮所说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姿态;遇到不幸时,要如洪应明所说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惬意。 处于困境时,要象王阳明所说的:"随遇而安,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洒脱; 心态失衡时,要想起朱熹所说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

唐朝的郭子仪,一生仕途得意失意交加,几起几落,在朝廷里多次被奸臣谗言陷害,丢官回乡,他没有变得一蹶不振,而是"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春风拂面时,它释然一笑;冬雪飘零时,它付之一片淡淡的涟漪。与平常一样乐天开朗、坦坦荡荡,生活得宁静从容,这就是一种胸怀。

一代学者陶渊明,在人生的低谷期也没有沮丧彷徨,而是凭着睿智的操守、物我皆忘的状态,在失意时不为五斗米折腰,慎独而不趋炎附势,把心融于山水,把情寄于自然,恬淡地超然世俗。拥有如此健康的心境,人生道路上纵使有千山荆棘万种陷阱,还有什么不能安渡的呢?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是对人生的一种坚守。它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诱惑,律己宽人,谨慎执着,永葆人性本色。

人生在世,求恬淡二字,不亦乐乎?能够拥有恬淡的心境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至美至善的境界。

相关文章

  • 境由心生,宠辱不惊

    陆游《老学庵笔记》里有一则很有趣的故事:"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粗恶不可食...

  • 境由心生,心由境生

    历史曾有煮酒论英雄,今日我来论生活。思修课上,老师讲了三个农民工的故事。他们三个人以不同的态度面对着工作,生...

  • 心由境生,境由心生

    30'13",5公里。 跑完心情无比舒畅。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5公里,以往都是按着跑步机的自带模式时走时跑;因为读...

  • 相由心生原理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其实是是境由心造,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佛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

  • 王金梅坚持分享第164天

    良好的心态会使人平静,宠辱不惊,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一个好的心...

  • 心由境造,境由心生

    人总该有这样的情怀:以真心去感受生活,以生活去成全人生,以人生去温暖世界。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但五彩缤纷的世界,则...

  • 心由境造,境由心生

    余秋雨说,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 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 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 心由境造、境由心生

    在刚过去的十一长假,你去哪里游玩了呢? 也许你徜徉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饱览自然风光;亦或来到城市中某座建筑或某条街...

  • 随感

    相由心生,境由心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境由心生,宠辱不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ti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