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古村落
刘家桥
一把锈蚀的铁锁,锁住了岁月的尘埃,却锁不住鲜活的晨光。青砖灰瓦,飞檐斗拱,不厌其烦地诉说着已经麻木的繁华镂空木雕,书房画室,在刻下岁月刀痕的同时,也刻下主人曾经的风雅。
在深深的庭院里,雕梁画栋的残片停留在岁月深处,布满包浆的拙朴和凝重,满覆时光的履痕。置身于这一隅古村之地,徜徉在幽暗并带有一点残破的院落,品读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传奇故事,或与一棵古树独语,或与一朵鲜花对话,一如走进一幅古老的水墨画,携着淡淡的古韵,看着石缝中顽生植物,嗅着潮湿的气息,似有梦回江南的味道。
刘家桥位于咸宁市区南面十公里的地方的桂花之乡的桂花镇中,置于山谷环绕之中,这是一个聚族而居四个世纪的古民居群落。刘家桥村于明代崇祯三年始建,刘邦家族中同父异母弟弟彭城王刘交的后代刘用谋,跟随明太祖起义,洪武十一年因病返乡江西。途中逝世灵柩安置于当地包方村,后来迁移到刘祠。刘元武就在刘祠村安居创业,六十代刘伯常,无意发现刘家桥这块风水宝地,逐渐繁衍至今。
刘家后代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陆续建了老屋、下厂、上新屋和下新屋等四处古民居,建筑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通过一座廊桥和一座石板桥,将四处民居连成一个整体。刘家桥古民居采用特点鲜明的徽派建筑,具有明清古庄园建筑雏形。屋内堂屋高大,巨梁横跨,雕梁画栋,房房相连,廊道相通,迂回曲折;屋外,青砖到檐,青瓦盖顶,垛墙叙伸。整个建筑群门庭严谨,屋宇绵亘,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村子选址贯彻了“枕山、环水、面屏”的原则,四面环山,沿白泉河呈带状伸展。村落古民居背山而建,沿山势层层向上修建,有“步步高升”之意。每户均开设后门,可直接上山进行耕种、砍柴等活动。建筑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统一,似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村落的选址与布局特色
刘家桥的建筑布局分为四个部分:彭城世家、下场、上新屋、下新屋。
彭城世家是老聚落的第一处建筑,老屋以天井为中轴线,左右对称,一直被称为老屋,占据着最主要的地理位置。老屋为三进式的院落,从入口到院内逐级递增,有着强烈的祭祀感与形式感。这种前高后低的构造也象征着老祖先对后代积极向上的期盼。下厂顾名思义并不是提供给当地居民居住的生存环境,它与老屋隔河而望,旁边坐落着全村唯一的水利工程水车。下厂是用于竹麻造纸的工业手工作坊。为二进式院落,分为两个单元以天井对称,内部空间通过交通线连接在一起。上新屋由后代分隔出来的住户,由于人口越来越大,老屋已经不能够满足空间需要,于是子嗣们建造了一个具有三个部分并且内部还具有分隔单元的住宅,上新屋居住着考取功名的子孙,因此牌匾的题字与其他部分不同。下新屋也是由后代分支出来的住房,横向布置,与下厂一样也为二进式的布置方式。构局比较狭长严谨规整。
刘家桥村取桥名为村名,这座桥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距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作为当地村落的“地标”性建筑,坐落于白泉河上,是整个村落中最古老的建筑精品。此桥的由来依据也比较简单,刘家桥的交通由道路奇可流组成,在规划上由于白泉河阻碍了刘家桥两岸同亲的接触,于是修建桥梁组织交通。刘家桥属于风雨桥,河面跨度不宽呈单孔所以其建筑形式上继承了风雨桥有廊亭的形式。刘家桥与当地的建筑风格非常统一,桥上的装饰采用龙凤八卦图饰。护栏设置在桥身的两侧,运用青石砖堆砌而成,与房屋透光的作用相统一,呈方孔花格,—方面美观精巧再—方面可以运用光线与之形成特殊效果。桥内设置木质桥凳,来来往往的人流可在桥上休憩,这使得刘家桥不光承担交通职责还增加了停留空间。虽然已经过四百载,但刘家桥仍然伫立在白泉河凝望着整个族群的子民,别有一番韵味。
在这条河上,还有一座平行于刘家桥的“小石桥”,实际上这种石桥叫做“石堰”,石堰常在水位较低的时候,提供给居民行走的用处,其主要作用是泄洪。平时主要可供农田浇灌,村妇也可以在周遭洗衣,在不远处还有一处石堰,但是由于平面面积较小而不便于人f门行走。两道石堰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小水池,由于两道的高度不同,与水池的间隔及落差的不一致产生出一个类似于“瀑布”的别致景观,许多村民不只用其浇灌洗衣并且在饭后散步时也经常驻足于石堰附近聆听水声,欣赏这一美妙之景。
在石堰附近还有一个水车,考虑到村落的水利方面,建造水车与石堰构成一个系列的小型水利工程。石堰的高度落差保持了河面的蓄水,使得河面的高度可以达到水车循环水的要求。但是因为时间的年代的久远,木质的退化,当地居民已经很少再使用这一水利工程进行浇灌或其他活动了,所以水车也留下来形成了一道文化特点。
在刘家桥下桥处直径可以看见一座供奉着土地神庙的“祠堂”景观,这就是土地庵。其做工非常的质朴,与桥体相对应。庵的两侧分布着两行对联“坐水口光照—方,手桥头恩施岸”。这两段对联包含了对当地水势的走向,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福。土地庵的材料运用石材,不做过多的雕刻,即放在村部入口较为显眼的位置地段,也不将庵做的过多复杂与抢眼,但却使得每一位路过此点的人们在此留步仔细端详。“祠庙”的面积不超过一平方米,但是麻雀虽小样样俱全,供奉的神像画泽鲜艳,净深有空间感,使得土地庵虽然简朴但是观赏后仍然意犹未尽。
天井和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为典型的特色。刘家桥也有着众多大小不一的天井和形态高低各不相同的马头墙。
天井是古人建筑最常见的—种建筑形式,刘家桥天井分为三个类型,四合天井,一字天井,虎眼天井。三种天井中一字天井比较少见,虎眼天井一般设在附属建筑上,四合天井是最常见的,一般设于房屋的中轴线处。天井的形式不同直接影响了屋顶的形态与形式,也为老宅的屋顶增加了许多不同的趣味性,天井通过不同的居住房屋横向及纵向不同的方式来回组合,将原有的建筑群体不断的扩大,形成一片庞大的种族群落和一个复杂的建筑群体。它们中轴线对称,建筑形式主旋律副旋律基调分明。主体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依傍中轴线分布。整体格局如同网状交叉,形成一个强大而且有效的内陆交通网,即使下雨也可在名居群内安然步行,不用担心湿身的不便。从而其利用天井制造出一个对内向的独有交通组织。
除了这些,天井在私密性与开放性中也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一方面连接了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而另一方面叉再造出一个室内空间,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结合之后又形成了室内公共交通系统,这些也潜意识的展现了古村落居民对秩序性,空间的认识和聚族关系。在视线方面天井将人f门的视线引向苍天,使得人在处于居住群内仍能关注到外围的景致,感受刘家桥天然的环境的优势而并且不浪费大自然给予的恩惠。即是表现了^与老屋的相结合,与自己相和的思维理念,也通过建筑表达了老屋的居民将住宅作为表达种族部落理念的寄托品。
马头墙,因为形状与马头很相似而得名,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从屋顶向下—次降级,成跌落形。这种墙体有着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艺术效果,实用作用是隔断防火。马头墙的构造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面铺盖上青色砖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金花板。在此基础上在赋予各种“马头’。
刚进入刘家桥,大部分客者会被村落中各种各样的马头墙吸引,在湖北当地马头墙的样式已经变得比较简洁淳朴,起伏呼应,从远处端详形成一条有着上下节奏的天际线。刘家桥的马头墙与其他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没有太大区别,马头墙的另一个称呼叫做封火墙,随着它在防火作用上不断的进步与渐渐演变装饰,才形成现在所看见的形态。马头墙的“马买’样式设计,通常是“金印式”或“朝茹式”,显示出民众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马头墙的样式有很多种,有一叠式、二叠式、三叠式、四叠式,最高的能达到五叠,叫做“五岳朝天”。在民居当中,使用哪一种马头墙则跟建筑的等级以及房屋的大小是相关的。一般情况下,祠堂和较大的民居会使用叠数较多的马头墙。
马头墙的出现与设计使得原本呆板的环境产生了动律,使得村落在立面与平面上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动感,也寓意了当地居民和整个种族的兴旺延绵。
无宅不雕花,无刻不成屋。刘家桥的雕刻主要集中在石雕和木雕上。
石雕多位于柱础之上。刘家桥夏季湿热多雨,为防止木柱受潮腐烂,使用石质柱础,部分柱子下半部分为石制,上半部分为木制。柱础高约30厘米,建筑主轴线上的柱子柱础式样较多,有瓜棱纹柱础、有鼓形柱础、圆形柱础,也有方形柱础。柱础露出地面的部分一般有三层,最底下为方形,立面上有花草纹或云纹雕花;中间为多边形,有线角或回纹装饰;上层为有着瓜棱纹的鼓形或立面有仙鹤和花草雕花的方形。仙鹤常作为长寿的象征,而这些形似藤蔓的植物纹样,借藤蔓顽强的生命力,常被用来祈愿家族多子多孙、人丁兴旺。位于建筑次要部分的柱础多为简洁的方形或者是覆盆形,上面没有雕花。
相比石雕,木雕装饰使用更多。建筑内部皆为木制窗,窗棂花样玲琅满目,从外至内由简到繁。
正堂处目所能及的窗扇则更加精美,均以鄂南民居常见的拐子龙纹纹样为底,中间嵌有不同图案雕花。
老屋窗扇的拐子龙纹偏圆,中间嵌有不同的圆形动物雕花图案,如牛、麒麟、鹿等瑞兽,因年代久远,有些已无法辨认,但依旧可看出其精致复杂。
上新屋窗扇的拐子龙纹偏方,窗扇上下雕有卷草纹,其他空白处则雕有花和圆环。窗扇中心嵌有不同的方形框雕花图案。图案种类繁多,物件类如茶壶、香炉、棋盘、琴箫、花瓶、扇子等。花瓶代表“平安”,香炉则代表源源不竭的香火。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其中八扇窗的窗扇上分别雕刻了扇子、剑、萧等八仙的手持器物,这被称作“暗八仙”,用以表达吉祥长寿的祝福。动物类的图案有蝙蝠、麒麟、仙鹿、白鹭、仙鹤等,植物类的图案有梅花、莲花、松树等。不同图案寓意不同,如我们所熟知的,梅花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它代表高洁不屈、朴直谦虚的品格;衔着铜钱的蝙蝠,因蝙蝠的“蝠”与“福”有相同的读音,而“钱”与“前”的读音也一样,同时,铜钱中间有孔,孔又可称作“眼”,故画面常被解读为“蝠”到眼“钱”; 因“鹿”与“禄”同音,故“鹿”常常有着“福禄”的寄意,而麒麟就更是人们所熟知的瑞兽了。
侧面墙中间两扇窗,绦环板上为镂空雕花,为“双龙戏珠”,龙尾为卷草纹,中间的“珠”为类似寿字图案的圆形。正面窗扇绦环板为卷草纹镂空雕花。
正厅及天井处的外廊梁下有镂空雕花板装饰,梁托上有精美浮雕或圆雕,梁头上为木雕贴面。
二层回廊有镂空雕花栏杆,廊柱下有或方或鼓形的木制仿石雕柱础。外廊侧面梁下镂空雕花板以拐子龙纹为边框,卷草纹雕于内,辅以形似蝴蝶展翅的花草。正对正堂的雕花板为拐子龙纹,龙头处有四处飘散的祥云。二层回廊栏杆亦为拐子龙纹,但较梁下装饰更粗,龙头清晰可见,空白处镶嵌木雕小花。
梁托有两种,从侧面看为均拐子龙纹,一种正面有两处平整的地方,上部雕刻有一枝带叶的花,下部则是形如灵芝的如意头图案;另一种上为花朵浮雕,下则是寓意丰富的圆雕,有莲花与白鹭的组合,为“路路清廉”之意,用以时刻提醒自己为官清廉,也有喜鹊与三个圆形的组合,因“圆”与“元”同音,则为“喜报三元”之意,是对科举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梁头上的装饰更为丰富,有着不同内容的木雕贴面,如嘴衔玉佩展翅高空的蝙蝠、立于山巅的仙鹿、向下俯冲的喜鹊、翱翔云层之上的仙鹤、腊月寒冬一身傲骨的梅花树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等。
下新屋处雕饰较少,窗扇拐子龙纹较上新屋处更密,中间圆形动物雕花图案。梁下有拐子龙纹镂空雕花板,梁头雕有木刻纹饰,无梁托。二层回廊栏杆无雕花。
从这些装饰纹样中可以看出,刘家桥村民对于长辈的孝顺与尊重、对知识文化的渴望、对于在朝堂之上实现自身抱负的理想,对于自身良好品格的自我要求。
老树枯枝溪水流淌,白鹅乌鸭红掌清波,倒影的廊桥在溪水的皱褶里轻漾。雕檐灰墙青石庭院,木门虚掩。时光透过尘封的心结在祭奠膜拜间淳化,亘古不变的诉说与守候,剥落掰扯爱恨情怨,一生风雨兼程,沧桑尽染。大汉皇族的血脉记忆在历史长河里繁衍与传承,在生命田园往事的流转处随波逐流。溪水印堂前,书香三顾园。石钱绣窗楣在岁月水渍斑驳的南墙上显得格外醒目,而镌刻的匾牌大气浩存,汉刘家风千年惠及,子孙处世安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