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放映厅
《我不是潘金莲》:真的和潘金莲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不是潘金莲》:真的和潘金莲没有半毛钱关系

作者: 东西大街 | 来源:发表于2020-05-15 09:25 被阅读0次

    对于冯小刚导演的这部电影,期待很久,失望也有。其实,上周就看过了,只不过最近有点忙,再加上懒癌作怪,一直拖到了现在,趁着今天没事,抽个时间写写吧。

    这部电影是关于农村题材的,这类型的电影在整个电影体系里应该是少数的,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我们能数得上来的也就是是那么几部,我看过的也没有几部,但凡是看过的这几部,都还不错。虽然不至于成为什么经典电电影啊、必看电影啊,可是单拿出来每一部都很出彩。不管是台词还是演技还是反映的内容都很深刻,值得看客们去慢慢琢磨,仔细回味的。

    回过头来再看冯小刚导演的这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给我的感觉就是差一点,和宣传的时候说的有点差别,不是太满意,和同类型比起来也有差距。就故事本身而言,有点轻,架不住整个故事架构,在观看的时候,能够更明显地感觉到故事或者人物一直在硬往架构里靠,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小马拉大车,要么跑不快要么跑起来停不下,始终不在掌握之内。

    剖开故事来看,讲的就是一个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分得房子和丈夫“假离婚”,没想到假戏真做,李雪莲觉得丈夫欺骗了她,于是去告状,这一告就是十多年,一直周旋于几个男人之间。故事的结尾是以前夫出车祸去世,才结束了这场上诉之旅。不难看出,导演是想通过女性视角表达一些东西,以前的或者是现在的,或是是旧的,通过海报我们就能看出一些东西,尤其是男演员的眼神,总之导演是要说点什么的,但是在我看来,导演还是没有说透,只是点到了。

    说到这部电影,我们难免要和另一部电影《秋菊打官司》做一个比较。如果这样一比的话,很明显就能感觉出那部电影的轻重了。秋菊是真打官司啊,那可是一条人命啊,是家里的顶梁柱啊,必须要讨一个说法,要不然这日子没法过。可是李雪莲当时打官司是为了“赌气”,换句话说,丈夫把“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这个不属于法律管啊,如果真要追求起来,他们二人还有欺骗行为:假离婚。所以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没有理顺,在接下来的推进中,必然会有一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到最后,李雪莲都不知道自己为啥要打官司,只是把打官司当成了日子过,当她得知前夫出车祸去世的时候,一下子就垮了。这说明,她的心结不在官司上,其实还在感情上,就是因为前夫说她像潘金莲才义无反顾的打官司。

    整场看下来,有点闹剧的感觉。政府官员为了一个农村妇女的离婚案,三番五次的想法堵她,又三番五次地出状况,这里的很正常的解读就是大家为了保住“帽子”。正好这几天刚看完一本小说《市委班子》,讲的是就是市县的领导班子和当地百姓的事情,其中也有李雪莲类似的事件,可是很少有领导三番五次的去家里做工作,他们都忙着在处理其他事情,更何况这些都是芝麻绿豆的事情,领导一般就是交给下属去办了。当然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另外作者不一样,所以表达的东西也不一样,如果非要让我选一种的话,我会选择小说,因为它表述的还是比较真实。

    再次回到《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上来,如果仔细看的话,很多细节都刻画的很真实,会让你有一种就是身边的人和事。在比如《落叶归根》、《心迷宫》、《喊山》、《男妇女主任》等,虽然每部主题不一样,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都很真实,故事情节和故事架构是一致的,看起来很流畅,没有太多的跳出感。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方言了。其实在电影里运用方言很不错的,不仅增加作品的趣味性,还能丰富作品的表达内容,更重要的是拉近观众的距离。有的电影在方言上处理的很出彩,人物特性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比如最近的电影《火锅英雄》。如果演员在语言的驾驭能力差点还是要慎重,毕竟方言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载体,表达不好,很难出效果,比如郝杰的作品《我的青春期》,包贝尔用张家口方言表演,就显得有点生硬。冯导的这部电影在语言上多少有点欠缺,但是有这样的尝试还是很棒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不是潘金莲》:真的和潘金莲没有半毛钱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uq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