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玉海名家
【玉海名家】行医济事热心肠 精神物质双富有

【玉海名家】行医济事热心肠 精神物质双富有

作者: a07297ace6c3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14:27 被阅读1次

      在国内,他原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体面的医生职业,医术精,口碑好;出国后,他经历多番辛苦创业,角色不断变换,不变的是那份古道热肠,乐善好施的情怀,甚至被人嘲讽为“傻”。

      “有人说,荣誉值多少钱?我却觉得很珍贵,多少钱都买不到!”在采访中意商贸交流促进会会长马可波时,他一脸诚恳地告诉记者。

      未能为父送终,不孝乎?

      1993年6月的一天,在意大利一家公园,一位中国男子行色匆匆,神色凝重,根本无心欣赏如画的风景,等到了一个无人角落,他终于压制不住,嚎啕大哭。

      作为孝子,马可波觉得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之一,莫过于不能为父亲送终。可是,当时他才来意大利两个月,没有“绿卡”,无法回国。

      受出国热潮影响,早在1990年,马可波已迈出国门,趁罗马尼亚大赦之际,拿到“绿卡”。次年,当他得知父亲病重,立即马不停蹄赶回家。

      出国前,马可波原本欠债10来万元,经来回一折腾,更是债台高筑,债务多达30万元。这该如何是好?继续上班赚工资,这笔巨款可能一辈子不吃不喝都还不了。

      在家里待了半年时间,等父亲病情稳定后,无路可退的马可波,再次出国,辗转来到意大利。

      没想到,他和父亲这一别,就成了永诀。

      马家有兄弟姐妹五人,1960年出生的马可波,排行老三。父亲马新鹏是名受人敬重的老共产党员,平时不苟言笑,一心扑在工作上。“从小,父亲一回家,我们就要排着队伍,一个个接受训话。”马可波回忆道,连他姐夫也不例外,“又得接受斗争了。”他姐夫时常开玩笑道。

      马可波说,与父亲真正接触时间不多,但在他心目中,父亲有威严,形象高大。

      除父亲的潜移默化影响外,马可波的品行还深受老师影响。

      15岁那年,初中刚毕业的马可波,跟随原湖岭乡卫生院的林安民医师学医。林安民经常教导徒弟,行医要先学做人。

      马可波背着药箱,跟随林医师多次深入金川山区为百姓问诊看病,经常步行一两个小时;因为交通不便,有时遇到重病患者,他们还得用担架,把病人抬到湖岭,走上几个小时山路。“林医师有一只脚有点瘸,可走起山路不含糊。”马可波敬佩地说。

      每逢遇到贫穷人家,林医师不仅不收出诊费,还自贴药费,甚至掏钱塞给病人。“人家都揭不开锅了,我们能帮就帮衬着点。”这些,年少的马可波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出国悬壶济世,不难乎?

      在1979年,湖岭首次施行计划生育,忙不过来,抽调马可波等8人到卫生院工作。工作多年后,马可波先后参加有关培训和函授学习,1986年,他获得中医专科的大专文凭。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相结合,马可波的医术越发精湛,在当地小有名气。

      当得知马医师来意大利时,一些湖岭老乡可高兴了。这下,不愁没人看病了!

      在意大利,中国人就医难,行医更难。

      就医难,除语言沟通困难外,主要是针对无合法居留证的中国人而言;而行医更难,因为即使有了合法居留证,华人也无法开诊所,意大利政府根本不承认中国的医学文凭。

      1993年,刚到意大利米兰,马可波先到亲戚的皮包加工厂打工,每天辛苦劳作18个小时,没日没夜地干活;一年后,马可波也办起皮包加工厂。也许因为欠缺经验,工厂生意并不景气;从1998年到1999年,马可波又开了家快餐外卖店,生意也一般。那段时间,总有老乡时不时主动找他看病。于是,到2000年,马可波才决定开了一家中药店。

      尽管没有正式开诊所,仍有很多人找上门求医,一天最多达30来人。个别华人甚至驱车600多公里赶来看病。

      一些意大利医生觉得中医针灸很神奇,还介绍自己的亲属找马可波看病,治疗一些痛风、风湿等慢性病。米兰有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据说患有不育症,求医无果的她,半信半疑地找中国医生试试。马可波诊断她为月经不调、气血亏,开上两个月的中药,让她调理身体。结果没过多久,该妇女怀上孩子,甭提多开心了,连连竖起大拇指,对马医生赞不绝口。

      2007年,当地警察与华人发生冲突,并在华人区开展大检查。马可波中药店所有带“药”字药品(大约价值5万欧元)被没收,还被开具罚单(约2万欧元),连烧毁药品的费用,马可波也得一并承担。甚至,他们还向法院起诉马可波,经中国驻米兰总领馆、华人工商会等出面协商,才化解冲突。只是在此后,仍时不时会有意大利有关部门“关照”中药店。

     乐善好施,忙碌“傻”兮?

      在开中药店时,马可波帮助过的人不胜枚举。有一位青田人,精神有点失常,马可波不仅免费给予治疗、买药,还供他吃住;有一位上海人,患有肺气肿,病情一发作就不能干活,他在马家前后整整待了一年时间……

      大多数被帮助的人,像人生过客,匆匆而过。也有不少懂得感恩之人,无非是给马可波挂个电话,问候一声,表示感谢。如此,马可波已很欣慰。而难能可贵的是,有一位曾受马可波帮助的老乡,在10年后的某一天,还提着几瓶红酒和火腿,特意赶到马可波的餐厅,以表当年的感激之情。

      早在1996年,时任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常务副会长的陈时甫,见老乡马可波热心公益事业,曾介绍他到工商会兼任秘书一职。

      从此以后,马可波与工商会结下不解之缘,从理事、副秘书长,再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现在则是顾问。比如国家遇灾害时带头募捐献爱心,为申请合法居留证的华侨提供担保,为生病有困难的华侨回国募捐,甚至还为华侨调解家庭纠纷等,马可波干了不少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使。

      一旦遇到工商会有事,马可波总是二话不说,把中药店门一关,就赶过去。

      有一天,马可波忙完手头的事,又为一位老乡手续不齐的事情奔波。等回家时,他困得眼皮直打架,用手使劲地撑开眼皮,依然没用,不得已把车停在路边,一看时间已是次日凌晨2时。“帮中国人办事,经常还得自己请对方吃点心。”马可波笑道。

      “贴点钱实在不算啥,主要是占用工夫多。”为此,家人不太理解,“放着自己的事情不做,一天到晚,为别人的事情瞎忙!”甚至有人在背后冷嘲热讽,说马可波“傻”兮。“为别人服务,我觉得很有意义。”马克波说。

      知足常乐,“财富”少兮?

      俗话说,“傻”人自有傻福。可是,若谈及做生意,马可波的运气确实有点背。

      在风雨中,马可波的中药店坚持开了11年,也算小有积蓄。

      2003年,马可波刚买下一家餐厅的经营权,没想到,不幸赶上“非典”年,不到3年时间,亏了70多万欧元;之后,马可波又花30万欧元开了家酒吧,生意也一般,两年后,以20万欧元亏本转让给一位意大利人。

      眼看国外生意越来越难做,马可波看好中国市场,打算回国创业。

      2012年,瑞安市欧龙华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主要销售意大利的高级红酒。可惜马可波又没赶上好时机,现如今餐饮业不太景气,高档红酒也难以销售。

      可是马可波不气馁,今年又和朋友合作,成立北京京铁金龙铁路消防工程温州分公司,再次努力创业。

      相比其他创业成功的华人而言,马可波积聚的财富着实不多。他却拥有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

      就说两个女儿吧,她们就是马可波一笔“大财富”。从小,马可波教育她俩,不要忘本,不要忘记根在中国。两孩子都出生于意大利,普通话却说得挺溜。

      2011年7月,马可波牵头组织“寻根之旅”夏令营,带领70多名华人子女到湖岭老家学习生活。马可波的两个女儿均参加了,被山区的蚊子叮得到处是包,颇有怨言。不过她们仍觉得收获挺多。

      今年初中毕业的大女儿成绩很好,参加全省知识竞赛获得第七名;还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全年级只有三人,其他两人分别是意大利人和日本人。”马可波自豪地说,这也算为中国人长了脸。

      每逢周末,姐妹俩会去中文学校学中文,还和中文老师(年轻的留学生)成为好朋友。大女儿尤其喜欢中文,还用中文写起小说,花了一年多时间,已经写了24万字。

      在马可波瑞安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四周架子上搁置着一瓶瓶红酒,而墙上方则挂着一张张合影照片,定睛一看,上面的人物来头不小,有原国家领导人,还有张铁林等著名影视明星。“国家领导人来访意大利,大使馆每年都会组织部分华侨前去欢迎,有幸能与他们合影留念,这些照片本身就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马可波如是认为。(记者 孙伟芳 文/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海名家】行医济事热心肠 精神物质双富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wn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