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玉海名家
【玉海名家】林尹:将“瑞安之学”遍播东南亚

【玉海名家】林尹:将“瑞安之学”遍播东南亚

作者: a07297ace6c3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14:27 被阅读0次

      日前,市图书馆内设的“林尹教授著作及部分文物陈列馆”陈列品布展工作已收尾验收,陈列品包括林尹著作、书法手迹等百来幅(件、本)作品及物品。市图书馆馆长王晓东介绍说,这批展品来自台湾财团法人景伊文化艺术基金会的捐赠。

      本月27日,“瑞安市林尹国学交流基地”将在市图书馆正式启动。同时,“林尹教授著作及部分文物陈列馆”开馆,“林尹国学研究座谈会”开幕。

     承“瑞安之学”,幼受林损、陈黻宸影响

      2000年11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和瑞安市政府在瑞安联合举办了孙诒让学术国际研讨会,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长陈新雄共同主持。陈新雄在研讨会发言中提到了“瑞安之学”。

      学者认为,从传承关系上看,如果说孙诒让等是晚清之后“瑞安之学”第一代国学传人代表的话,林损应为第二代传人代表中的一位,那么林尹应该是“瑞安之学”的第三代传人之一。

      确实,林尹在童年、青少年时长期得到其叔父林损的教诲,并得舅公陈黻宸学问的再传。

      应该说,晚清至民国时期,瑞安学风甚盛。有“承前启后一巨儒”朴学大师孙诒让,任京师大学堂提调、编书局和译学馆监督的黄绍箕及其父黄体芳、堂弟黄绍第,与宋恕、陈介石合称“温州维新三先生”的陈虬,以及许启畴等人组织的“求志社”。

      林尹受当时的瑞安学风影响很深。8岁入舅父陈黻宸(陈介石)创办的颍川学塾就读,国学基础扎实,后随陈黻宸赴广州在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深造。

      林尹在《自传》中说:“家君及先叔父幼承庭训,长从其舅氏瑞安大儒陈介石先生游。尹幼而失恃,以先叔父钟爱特深,追随左右。”从《自传》中可以看出,林损对林尹“钟爱特深”。

      也可以说,瑞安学风奠定了林尹的学术方向,检阅林尹的著作书目,可见他传承于林损、陈黻宸等学术,可谓家学、乡学一脉相承。

      少受黄侃教诲,续传钱玄同之学

      16岁,林尹进入北平中国大学中文系读书时,被他的老师黄侃赏识,并带他到自己家中住了两年多,朝夕教诲。

      这段时期,林尹分析《广韵》、参校《尔雅》,并读《昭明文选》、《文心雕龙》诸书,此外圈点《说文解字》、《资治通鉴》、《前四史》、《十三经》与庄荀诸子,并授以声韵学的基础知识。回忆起这段时间的经历,林尹自己也说:“少受黄君之教,于文字声韵之学略窥门径。”

      林尹另一位恩师是钱玄同。1930年,林尹进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就读,常去听钱玄同在该校中文系本科讲述《中国声韵沿革》的课。

      钱玄同为林尹《中国声韵学通论》作序时说:“民国19年,景伊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余在本科讲述《中国声韵沿革》,景伊曾来听讲,复解潜心绎理,心得甚多……景伊综合之功与组织之力,皆可赞叹!”

      1935年,黄侃逝世,钱玄同便召林尹任教北师大。当时,他们师生同住一楼,朝夕相处,谈论学术。钱玄同考虑到黄侃逝世后他的声韵之学的继承问题,鼓励林尹继承并弘扬黄侃之学,编著《中国声韵学通论》一书,还为之作序和题写书名。

      林尹在学术上(尤其是声韵方面)受知于黄侃、钱玄同,再传章太炎之学,其师承经脉十分清晰。此外,林尹的夫人李氏即黄侃的外孙女,从中也可见黄、林师徒俩的关系。因此,林尹在《自传》中记载:“遂得见当时诸君子而受业于黄先生季刚之门。蒙黄先生垂特达之知,教诲式谷。申以婚姻,眷同国士。”

     弘扬声韵学,汉文化遍播东南亚

      1931年,林尹任湖北省立高中教职,之后,历任北平师大、河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四川师范学院教授。

      1949年林尹赴台湾,1956年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1960年8月至1973年7月创立台师大国文研究所,并任研究所(博士生班)主任、教授,同时协助创办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并兼任台湾政治大学、文化大学、东吴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等高校教席。

      10多年间,林尹所培养的100多名博士硕士学生执教于台湾、香港等多所大学。其高足、曾任台湾师大国学研究所主任的李鍌教授撰文说:“且看今日(台湾)执教上庠以‘小学’者,莫不出自(林尹)先生之门。”

      东南亚一带尤其是韩国学子闻风向慕,纷纷负笈来台受业,学成后在各大学创设中(汉)文系、儒学系,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蔚为风气。

      林尹治学以群经为根底,求实事于诸史,尤精通于音韵、文字、训诂之学,教学之暇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早在1936年即纂成第一本声韵大学教科书《中国声韵学通论》并得恩师钱玄同为之作序。后相继有《群经略说》、《清代学术思想概论》、《中国古音学》、《庄子通释》、《中国声韵学概论》等书。1950年代后,有《文字学概说》、《周礼今注今译》、《两汉三国文汇》、《景伊诗钞》等书。单篇论文有《尚书述略》、《易经略说》、《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字学》、《简体字与中国文字学》等百数十篇。

      林尹还特别倾注心力主编《中文大辞典》,初与同门学兄高仲华教授共主其事,后高教授赴香港任教,林尹便独任主编。自1962年1月起,历时7年完成。参与编纂的博士硕士学士共50人,皆其门生。全书共收单字49888字,辞汇371231条,共计800万字,被誉为古今辞书之大成。此外,他还编过《大学字典》、《民国字典》等。

      可以说,“瑞安之学”由林尹在台湾继续传承发扬。此前,胡适在台湾曾称陈介石和其弟子马叙伦、陈怀(陈介石之侄)、林损是“温州学派”。可见“瑞安之学”和“温州学派”的说法在台湾国学界并不陌生。

     风骨犹存,传统文人的爱国情怀

      上世纪30年代,林尹因在多所大学教授,宣讲国学,名声鹊起,也激起了当时社会上“小人”的嫉妒之心。这期间,林尹投身民族救亡工作。初任华北特派员,负责民众组训工作。北平沦陷后,游击山西,进行抗日工作。

      1938年7月南下汉口,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受国民党中央6次嘉奖。林尹在《自传》中说:“于是,敌恨尹日切,欲得尹而甘心亦日甚。”

      应该说,林尹受嘉奖后,越加勤奋工作。但是他的勤奋在“小部分人”眼中,也变得不可“原谅”,利用种种机会,置林尹于困境。1941年,林尹在汉口市特一区(旧德租界)被敌伪拘捕。汪精卫下令解赴南京,欲强其加入伪政府工作。林尹以死自誓,3次被绑赴刑场以执行枪决进行威胁,终不屈服。后囚禁上海愚园864号。

      林尹自誓作绝命诗表示自己的爱国情怀:“此心同日月,此志拟冰雪。日月长光辉,冰雪终皎洁。昔思李郭功,今洒文山血。忠义分所安,慷慨成壮烈。翘首望天衢,悠悠恨无极。家国遭屯蹇,中原遍荆棘。生死宁足论,忧时心恻恻。但为后来者,无忘灭虏贼。”

      当时,教育界、学术界的泰斗朱家骅在南京任中央博物院理事。他闻听林尹秘密被捕后,立致电蒋介石。蒋介石命与他私交甚密的蒋伯诚出面,之后派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副部长的吴开先布置营救。

      林尹被解救之后说:“尹以必死之心,已不作生望,感念知遇,但增忉怛,故于狱中上书诀绝。”这一点,完全说明林尹有传统文人的风骨精神,及其内心的爱国情怀。

      事实上,说林尹有传统文人风骨一面的,还有他的“面子薄”。初到台湾时,林尹过得十分穷困。他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说:“因款未借到,现在身上只有五毛钱。连车费也没有。加之看到你母亲衣服、帐子、被服都没有,想买一点去,又无钱……到台湾来,无田无地,十几口吃饭,维持到两年多,当卖已光,借债无门。你是知道的,我又不愿意说,恐怕你母亲忧愁。”

      也就是说,当年林尹靠变卖家当书籍,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至1956年,林尹受聘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后,生活才慢慢改善。

    “林尹国学交流基地”启动,

      两岸文化交流频繁

      上望街道林西村林文先生今年78岁,他是瑞安四中的退休教师,上望林氏宗祠的族人推荐他多次接待过台湾来的林尹后裔。林文说:“林尹教育他的子孙一定要常常回乡看望,不要忘记瑞安祖籍。做人不能忘本,不能忘恩负义。”

      本世纪以来,林尹长女林慰曾多次在清明节携夫带子孙回乡拜祖,探望族人。林尹外孙女凌亦文是“台湾财团法人景伊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创始人、台湾知名企业家、文学博士,并兼执辅仁大学,在书画、戏曲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凌亦文还为两岸艺术文化的交流不遗馀力,搭建艺术家交流平台。

      本月27日,“瑞安市林尹国学交流基地”将在市图书馆启动。同时,“林尹教授著作及部分文物陈列馆”开馆,“林尹国学研究座谈会”开幕。

      “瑞安市林尹国学交流基地”启动期间,原台湾东吴大学教授、中国北京薪火传统文化传播中心发起人刘克雄主讲《蜂腰继绝传薪火》;原台湾世新大学教授、台北市中华戏剧研究推行协会理事郑向恒教授主讲《文学与音乐》。(记者 林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海名家】林尹:将“瑞安之学”遍播东南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wn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