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前后无人,暗黑无灯的山路上,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真的是迷路了。
风吹树如潮汐,白日里可爱亲切的大树此时只有鬼魂般的黑影。此时前方拐弯处忽然出现一个人影,待这个胖大叔与我擦肩而过,我清晰地听到了自己的心跳。要不回去吧!黑暗和未知真让人害怕。但犹豫了片刻,我还是双腿发抖地继续向前。
这简直是我做过的最刺激的事——夜里独自爬山,又在山里迷路。山间岔路又岔路,把我引向了一片未知。终于走出黑暗,走进一片不被遮挡的月光中,我几乎感动得流泪,也再不愿往前迈一步。前方又是黑压压的一片,实在太可怕了。
往回走时依然没有灯,我也依然没有打灯。草木仿佛都未入眠,摇曳着摆动着,像是在隐藏,或是诉说。此时我特别想找个人说说话,犹豫了很久还是放下了手机。
终于回到山脚,看到灯光的那一刻,双腿一软差点哭出声来。
既然如此害怕,为什么还要独自夜里爬山呢?迷路了也继续向前,也不肯给朋友打电话来缓解恐惧,这是为什么呢?
二
我从高中起就开始练习“失去”。
刚上高中时很爱去逛文具店,见到漂亮的本子总是忍不住买下来,于是练习在被漂亮笔记本吸引时保持理性,只看不买;刚转到尖子班时被同学们误以为是班主任安插在班上的“眼睛”,于是练习在被排挤时放下与同学相处融洽甚至成为朋友的想法,不抱期待;高三时大家不爱出教室,各自吃饭的时间和偏好也不同,于是练习在无人同行时不迁就别人的安排,独来独往。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无法承受失去,那么它就不属于你。故而我总是在“拥有”之前,先学习“失去”:在相聚时,开始准备离别,并再也不见;在被表白时觉得要先学会单身,然后才能谈恋爱;刚结识一个伙伴,就考虑到被疏离。
高中三年,我一直在训练自己承受失去的能力,练习克制和孤独,上了大学更是有增无减。这次夜间爬山的初衷,便是训练自己无所畏惧、无从依赖、学会孑然一身。
三
我一个人生活,算起来也很久了。大一时独自上课、逛超市、做志愿,大二时更是独自旅游、逛街、看展览。去年暑假,我下决心一个人生活,之后便愈加形单影只——独自徒步、看电影、吃火锅,独自在深夜捧着肚子去药店买药,再一步一步挪回宿舍,独自在西餐店吃着牛排看别人成双成对。
而在此之前,在很久以前,我就开始准备一个人。
看过很多文章说过“每个人最后都会成为单数”,被同学孤立、被旧友背叛后,我更是想早早地做好准备,若孑然一身也足以应付所有的事情,便不畏惧最后只剩自己了。
于是我积极练习独来独往,一面与好友相互嘘寒问暖、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与心得,一面准备着他们会心随境迁,弃我而去。并不是对朋友没有信心,只是我知道,万物瞬息万变。
怕黑的我在夜间爬山,正是想知道,无从依赖、孑然一身的生活,我准备好了没有。
而事实证明——没有。
四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得到的东西不会失去,但衣服会旧,古木会腐朽,朋友会走散,爱情会变质,手上原有的仿佛细水流沙。
害怕得不到时的心焦,害怕失去时的痛苦,害怕无论如何也留不住的忧伤,于是我紧闭心扉、不抱期待、适应失去、独来独往。这样的生活固然孤独,但孤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每每觉得孤独时,我都认为这样的生活有必要继续下去。
然而,就算准备了这么久,在好友与我联系渐少时还是会觉得失落;在闺蜜出于种种情绪说“要不我们的友谊就不要持续下去了吧”时,仍然委屈、气愤、难过;在无法与人相互坦诚推心置腹成为朋友时,依然寂寞得想哭。
我想练就“百毒不侵”,故而克制自己对他人的期待,对所有人都设有心防,自觉不自觉地一点点把自己武装起来,看起来越来越开朗,实际上越来越冷漠,最后却是把自己困在围城里,别人进不来,我也出不去。
我希望自己可以坦然面对失去,但失去也不会难过不舍的东西,真的有拥有的意义么?
既如此,我为孑然一生而做的种种准备,究竟有何意义呢?
五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变得独立,也有人像我一样练习“百毒不侵”,可是这本来就是个伪命题——要体验生活的种种,须有一颗柔软的心,而柔软的心就容易受到伤害,片叶不沾乃局外人,怎么说得上是真正经历过、拥有过呢?《小王子》里早就说过:如果你想要与别人制造羁绊,就要承担流泪的风险。
而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总是一不留神就产生了。
在死胡同里待了这么久,回首时发现自己在大学里竟然交了那么多朋友。在独自去内蒙古旅游时,朋友们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在差点失去一个旧友时(我们长谈后和好了),我收到了温暖的拥抱;在感到害怕想找个人聊聊时,一连串的名字出现在我的脑海。
此时我才意识到,那句“每个人最后都会变成单数”真是胡说八道。
或许我们终会与年少时的好友走散,或许手上原有的真如细水流沙,生活从我们手中夺走的,总会以其它形式回来,我们会遇到新的人,在瞬息万变之中,我们就像是驿站,迎来送往,相遇、交集。
生命中的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聚时,打开柔软的心坦诚相待,散时,珍藏回忆却不沉湎,总会有新的人出现,何必要早早地跳进孤独的泥淖,训练自己孑然一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