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880997/586cbcd50c9809ca.jpg)
读杨绛先生的小说《洗澡》,文中有一段关于蝉叫的描述,虽然简单,却引起了我的好奇。
文中写到:
夏天过了。绿荫深处的蝉声,已从悠长的“知了”“知了”变为清脆而短促的另一种蝉声,和干爽的秋气相适应。
原来蝉的叫声是有变化的,看来我实在是一个粗心的人,竟然没有注意到。
在我的认知中,蝉的叫声似乎只有聒噪一种感觉。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蝉叫声的变化,特意上网查了一下。不查不知道,原来蝉的叫声中竟然有这么多学问。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出叫声的都是雄蝉,主要在求偶、集合、惊恐的时候发声。他们通过控制腹部的收缩和急速的摆动,以及牵引薄膜发出声音。雌蝉是不叫的,所以才被称作“哑巴蝉”。但它腹部有比雄蝉更强大的听觉器官,对雄蝉发出的声音比较敏感。
2、蝉在地底下生活3—17年,只能欢叫几十天,然后交尾而死。
3、白露前后,天气渐渐抓粮,预示着蝉的生命也即将结束。
夏天,蝉的叫声欢快、聒噪,给人热恋中的感觉。
白露前后,叫声变得悠长沉闷,像是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
4、蝉在地下生活很长时间,一般会选择在3、5、7、11、13、17这些年数钻出地面。因为这些数字都是质数,可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钻出时争夺领土和食物。所以,蝉也被称为“数学家”。
蝉会在比较湿润的雨后钻出地面,幼虫出来后,会迅速爬上树完成蜕皮,然后开始自己的鸣唱,一直到死。
蝉为自己的出世计算好了时间,极力要避开同伴之间的自相残杀。但它们却漏掉了一个更为庞大和危险的敌人——人类。
也许,它们兴冲冲想要透一口气的时候,等待它们的,不是风轻云淡,而是人类的捕杀。它们中的一部分,来不及享受放声高歌的欢乐,就成了人类的盘中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