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天生就是育儿主力
宝贝刚生下来,吃喝拉撒,很多事情都离不开妈妈。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最初的依恋关系源自生存需求——吃奶。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声音、妈妈的心跳,无不给孩子了满足与安全感。
作为女人,似乎变成妈妈的那一刻起,任督二脉突然打通,好学、敏感,能洞察宝贝的一切,再娇弱的女人,都一下子强悍起来。
而爸爸呢?似乎笨手笨脚,晚上听不见哭声,看到宝贝有状况要么不疾不徐,要么笨手笨脚耽误时间。总之,不少都是妈妈育儿路上的猪队友。
于是,爸爸要么被冷落,抛头露面的机会被老人和老婆代替,要么自我否定和逃避,与孩子的成长渐远。
难道,妈妈天生就是育儿主力,爸爸真的技不如人么?
可很多很多分享成功经验的大V,又都是爸爸,为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爸爸也是新手,学习是必经之路
其实“父母”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新的角色,都需要学习,也需要有进步和成长的过程。只是,从生理和怀胎十月的情感链接而言,妈妈更偏向于“天生好学”(焦虑和责任使然)。所以,很多妈妈都是准妈妈阶段就刷技术贴、看专业书、混妈妈群走过来的。
这很像小学时候的学习成绩,女孩往往比男孩好。但实际上,只是因为男孩还没进入角色罢了。当爸爸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他贪玩或晚熟,就否定了他未来爆发的可能。
爸爸妈妈,只是分工不同
其实,在育儿方面父母分工不同。
妈妈负责:温暖、包容、理解、稳定
爸爸负责:权威、指导、力量、发展
对女孩子来说,爸爸是安全的港湾
对男孩子来说,爸爸是强大的榜样
作为妈妈,一定要给你的孩子爸找到他的成长定位,而不是让他跟着你学。
因为,他学的,是孩子妈妈的定位,不是如何当好爸爸。
因为,他学的,是别人爸爸的经历,不是自己孩子的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定好角色,放权放手
爸爸和妈妈,本来就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两位老师,两个人应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相互补充。
我觉得,对于爸爸的培养,决不能定义为如何从帮手变成主力,而是要定义好他的家庭角色,然后去思考如何让他慢慢的胜任这个角色。
如果开始就定义为帮手,那妈妈潜意识下就是承担全部孩子的成长,而爸爸则是作为替补队员。这样的位置,很难让爸爸找到自我价值,会发生因无责任压力或无价值成就产生的倦怠或不持续现象。
如果定义为力量担当,那么,在孩子发展中展示力量的所有地方,爸爸都可以去尝试和探索,妈妈也可以很好的请爸爸进入角色。比如,孩子需要抱,找爸爸,因为爸爸有力量。孩子害怕不敢尝试,爸爸陪着,因为“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
当然,作为已经走在前面的妈妈,看到爸爸不给力难免着急甚至生气。这时候,请适当出手,帮爸爸衬托一下。但别忘了,光环留给爸爸,告诉孩子,爸爸最厉害。至于自己嘛,尽情享受亲自关系带来的各种幸福和孩子的成长就行了。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