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簿上我那页出生地那栏里写着北京,妈妈生我进产房前的照片背景是北京协和医院的老楼,可我对北京的认知却来源于爸妈的讲述以及书本和媒体。两岁那年随父母工作调动离开北京去了东北,我便成了生在北京的东北人。
北京是我心中的情结,故宫是我梦想游览的圣地。
2012年我有幸来北京工作,入职后第一个双休日的周六,就迫不及待地前往故宫。
夏日里的一缕晨曦穿过楼群错落的缝隙,照在小区的林荫路上,双休日的早晨小区是恬静的,天籁轻响。我出了小区乘公交车到天安门东站,下车直奔外金水桥。
踏上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穿过天安门便进入了午门。
午门内广阔的大庭院上,五座单孔石桥跨越在静卧着的弓型内金水河上,这是游客走向太和门的必经之路。居中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据说只有皇帝才能走;左右四座为宾桥,供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和宗室亲王行走,其他人只能绕路而行了。
很多游客都选择走主桥,或许是想粘粘皇帝的贵气吧,而我个性使然不假思索地就奔向了最边上那座桥,我一个“其他人”能踩着明清亲王、高官的脚印不绕路走就深感万幸了,况且这边桥上的人比主桥上的人少了很多呀,自己这颗小心脏里还暗自窃喜呢。
太和门前有一对铜狮分列两旁,这对明代铸造的铜狮亲历了太和殿自建成后屡遭焚毁的多灾多难,见证了明清两朝24位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的盛大庆典。故宫有六对看门狮,除太和门这对最大的没有鎏金外,其余五对都是鎏金狮。
进入太和门就到了金銮殿——故宫“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标志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想起小时候,爸就曾给我讲过金銮殿的建筑造诣故事,他讲道:“那岔脊上有一个骑凤仙人,传说是南朝的齐明王,后来修道升仙了。仙人之后是十个小兽(当时我只记住了龙和凤),而其它的古建筑上一般最多只能使用九个走兽。”
爸还告诉我:“当年姥爷从山东老家来京探亲时,他陪着老岳父游览故宫,给姥爷在金銮殿前拍了照。照片洗出来后,姥爷执意要妈拿到‘北京照相馆’去放大还加上了彩色,并在照片的左上角提上了‘XXX于故宫金銮殿留影’,装裱加框。姥爷一回老家就将照片挂在了墙上的显著位置,来人就会显摆显摆,还会振振有词的说:‘毛主席领导咱得解放,老百姓也能上金銮殿了’“。姥爷的话表达了他们那一代人的情感啊!只可惜这张照片失传了。
冥冥之中,我幻想着那时要是我问世了,姥爷一定会抱着我在金銮殿前照张相吧!我猜想姥爷上金銮殿走的一定是主桥。
我沿着一条用青白巨石铺设的大道即紫禁城的中轴线也叫御道,向北走经过中和殿、保和殿、来到了乾清门。
乾清门前有一对鎏金狮,与太和门前的那对铜狮在形状和颜色上明显不同,前者耳朵是竖着的,威风凛凛;后者耳朵是耷拉的,据说设计寓意是想借用狮子告诉后宫嫔妃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故宫的六对铜狮中,有三对耳朵竖着的如:太和门、养心门、长春宫门前的铜狮;有三对耳朵耷拉着的,如乾清门、宁寿门、养性门前的铜狮。
乾清门以北就是后宫了,这里便是皇帝国与家的分界线。与此无关的男人进不去,与此有关的女人也出不来。
自乾清门向北经过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最后我到了御花园。
御花园并不大,完全没有我在影视剧中所见的那般华美。但里面的古树、假山、水池和奇花异石却彰显了曾经的奢华。尤其是天一门内的那棵清乾隆年间种植的“连理柏”,犹如一对热恋的情侣,交臂相拥,曲折叠盖;下面天成拱门状,是御花园中的一大看点,很多游客专门和它留影纪念。
2005年4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夫人方瑀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时,曾在这棵古老的连理树下合影。
因相传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完婚时,曾于此树前合影,寓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谁知世事难料、天不随人愿,他们一生命途多舛、爱薄情浅,所以有介意的游客就不会在此留影了。
故宫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对称,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乾清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门。东侧是内左门,西侧为内右门,门内各有一条长街,将东、西六宫与乾清门内的后三宫隔开。
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就是由故宫的建筑而来的说法。“三宫”即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六院”指的就是东、西两路的“六宫”。
与其说我是一位游客,不如说我更像一位前来采风的背包客,只身孤影,按图索骥地辨识着这里的宫殿位置。由于时间关系,我以水充饥,不知疲惫地在故宫的身体里穿行。
听说“东六宫”大多是文物展厅,而“西六宫”基本保持了宫廷生活原状,于是我决定先去西路。
内右门内便是西一长街,东侧为后三宫,西侧便是“西路六宫”。西六宫系指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是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们居住的地方。
我先参观了储秀宫,当年慈禧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后殿,并在那儿生下同治皇帝,因此储秀宫也是慈禧一生中最重要的宫殿。光绪10年慈禧在此举办了五十大寿庆典,耗费白银63万两。至今在院内游廊墙壁上还留有当时大臣为慈禧祝寿的题词《万寿无疆赋》。再后来,末代皇帝宣统(溥仪)的皇后郭布罗·婉容入宫后也居住在储秀宫,婉容便是历史上在此居住过的最后一位皇后了。
西路主要建筑有“千秋亭”、“澄瑞亭”、“位育斋”、“玉翠亭”和“延辉阁”。
千秋亭、澄瑞亭与东路的万春亭、浮碧亭两两相对,分别代表秋、冬、春、夏四个季节。其中,千秋亭和万春亭因构造复杂、造型优美,被公认为紫禁城里最美的亭子。
故宫千秋亭 故宫万春亭概览了体和殿、翊坤宫、长春宫、体元殿和太极殿五座殿宇后,我又穿过御道奔向东六宫。
东六宫位于故宫中轴线东侧的东一长街,由6个相同形式的院落组成。几处后妃们的寝宫现已改为古代艺术品陈列馆,其中有明清工艺美术馆、陶瓷馆、青铜器馆、钟表馆、绘画馆、珍宝馆。
珍宝馆和钟表馆里人头攒动,我不得不望而却步转向了延禧宫。
水晶宫延禧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这里有一座与众不同的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史料记载是宣统元年(1909年)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起火烧毁的延禧宫正殿原止废墟上兴工重建的。水殿四周浚池,引玉泉山水环绕。据《清宫词》、《清稗史》记载,水殿以铜作栋,玻璃为墙,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底层地板亦为玻璃制成,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隆裕太后题匾额曰“灵沼轩”,俗称“水晶宫”。
最让我兴奋的是已近“900岁高龄”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清明上河图》全卷在此公展。展柜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专家们为《清明上河图》量身设计的,全长16米、宽0.6米的高科技展柜。据悉,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恒温、恒湿、充氮的文物密封展柜。至此,这件国之瑰宝首次拥有了合体的现代新衣。
令我没想到的是六年之后,因一部清宫剧《延禧攻略》的热播,延禧宫竟成了故宫里最热门的景点。我还会在六年后为自己六年前的先见之明、先睹为快而窃喜!哈哈!
东路建筑与西路建筑基本为一一对应,建筑样式也大体一致。主要建筑有“万春亭”、“浮碧亭”、“摛藻堂”、“御景亭”和“凝香亭”。
堆秀山御景亭在摛藻堂西有一座湖石叠成的假山,称“堆秀山”,山顶筑有一方形攒尖顶小亭,每年重阳节帝后都要登上堆秀山赏景,故明万历帝将该亭命名为御景亭。清乾隆帝也曾留有“堆秀山前景物芳,更逢晴日蔼烟光。负冰锦鬣游文沼,试暖文禽绕鱼堂。彩燕缤纷先社日,青幡摇曳引韶阳。莫嫌花事迟追赏,通闰应知春倍长。”的诗句,令后人对此地驰情运想,形往神留。
东西六宫还在进一步的整修工作中,在整修尚未完成之时去游览,偶尔可见的残垣断壁、昏暗屋檐、青苔废井、斑斑痕迹……,虽然不那么养眼,却更有原汁原味的沧桑感!
按计划用一天的时间把故宫已开放部分“泛读”了一遍。可谓时而走马观花,时而定睛揣摩,步出神武门时已近落日余晖,到了故宫的闭馆时间。
我带着“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表情回到小区,路遇新认识的隔壁邻居老北京王叔出来遛弯,他笑着问我:“去哪儿玩了?”
我自豪的说:“把故宫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开放部分走了个遍”
“那您看的也只是故宫的五官和肢体,他那长相儿——整体模样儿您还是没见着,不识故宫真面目啊!” 王叔不屑地说道。
是啊!以前在图片上看到的故宫全景图景观我还真没领略到呢,我如梦初醒,满心的欢喜被王叔漫不经心的一句话给说蔫儿了。
“您得上景山,上了景山才能把故宫看全喽”王叔用皇城根老人儿的口吻指点着。
“嗯哪!明天就去,谢谢王叔!”我毫不犹豫地做了决定。
周日的清晨,旭日初升,淡淡的白月遥挂西天,我乘公交车到地安门东站下车,沿皇城根老街区一路向南向西从景山公园西门(也叫“山右里门”)进入了园区。
这座昔日的皇家御苑,解放后已成为老北京市民们晨练休闲娱乐的场所。小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幽静的凉亭里打太极的,绕园散步的,木椅上聊天的……好热闹!一阵清风吹过,有一股淡淡的泥土芳香扑鼻而来,我急着登顶看故宫,进门便从景山西侧拾级而上。
景山五亭沿袭了故宫建筑对称的特点,我自西向东依次经过辑芳亭、富览亭,兴致勃勃的一口气攀上了景山中峰的万春亭。
景山万春亭站在亭中央的观景台上俯瞰故宫全貌,真的足够震撼!只有站在这里你才会相信故宫里有9999间房的传说,尽管1973年专家实际测量统计数据为8707间,但我还是喜欢传说中人们想像的那个吉祥数。
放眼远眺与走近观赏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受。瞭望故宫,他的巍峨雄壮,他的器宇轩昂,他的包罗万象,他那君临天下的大气与豪情,尽情彰显着故宫的王者霸气!
真的要感谢王叔啊,让我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的观赏、领略了不朽的故宫,实现了多年来的故宫梦!
兴奋过后,我这才顾上观赏这座闻名遐迩的万春亭。说他是亭子,其实他更像一座较小的殿宇,他不是四面开敞的,而是采用封闭的形式,柱内四面设槅扇门窗,这也是景山万春亭的特别之处。上部屋顶是三层重檐四角攒尖顶,亭外四周设有五级台阶,台阶周围是蓝、黄两色相间的琉璃方砖围栏。
我绕亭端详着。这时,有两位穿着便装的大爷操着京腔儿不时地提醒着游客:“小心点别碰着那槅扇门儿!”“那位小朋友,柱子上不能涂沫哦!” 随着大爷的声音落地,不文明的行为瞬间消失。还别说这有人管和没人管就是不一样。
“大爷,你们是这儿的协理员吗?”我心生好奇的搭讪着。
“哪儿呀,我们老哥俩就住在这东门儿外,打小开始有空就上山来看看故宫”
“我看老北京人都在下面聚着聊天,您老爬上这山顶多累啊?”
“哎,不累习惯了!几十年了,以前上班儿那会儿抽空也得上来看看,现在退休了没事就天天儿来了,上来往这儿一站,看着故宫里络绎不绝的游人,不用看新闻联播你也感觉得到国泰民安哪!”
我被大爷这朴实的话语所感动,这就是皇城根老北京的故宫情结吧?同时,也为自己到此一游便得意的小狭隘而羞愧!
“大爷:这槅扇门里面是什么呀?”
“里面供奉着一尊毗卢遮那佛,佛像全身都是铜塑的,原来供奉的佛像太大,八国联军没抢走文革时却被捣毁了。现在的佛像是1998年重塑归安的。”
大爷接着又说:“下面四个亭子里原先也有四尊佛像,小时候听我太爷爷说当年都被八国联军给抢走了”
我告别了大爷一路向东下山浏览了周赏亭、观妙亭,瞻仰了崇祯皇帝殉国处,随后便从景山东门(也叫山左里门)出来打道回府了。
受“景山大爷”的故宫情怀所感染,那以后我便每年都会去一次景山公园。除了登顶俯瞰故宫,还可以尽情饱览天安门广场上的著名建筑、国家大剧院的身姿,北海公园的秀美景色,钟鼓楼的旧貌……,还可以像老北京人一样在那里随意的逛逛。
春天去景山看满园春色,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左右那里的牡丹花争先斗艳。景山的牡丹株高、花硕、色艳,名冠京城。从国外新引进的黄色牡丹“黄翠羽”,绿色牡丹“绿野仙踪”,墨色牡丹“初乌”和“黑豹”,均为难得一见的珍品。
2015年冬天,第一场雪后我特意去游景山,小心翼翼一步一个脚印的登上万春亭,一夜之间银装素裹的故宫,宛如穿上了一袭镶着蕾丝金边的白衣,别有一番风韵!
2018年的中秋我又来到景山,站在万春亭上向东环视,一幢直上云霄的“中国尊”尽收眼底,这是最新建成的北京至高点建筑,这座总高528米,地上108层,地下7层的中国尊,与穿越了几百年历史长河的原北京至高点——景山万春亭遥相呼应。万春亭——中国尊,它们仿佛在彼此倾诉着古今的情愫,展示着一脉相承的华夏情怀!
此时,我特别想再见到两位“景山大爷”,与他们实实在在的聊聊天。无奈,我终是遗憾而归!
景山公园是每个季节去都能带来惊喜的地方,我感谢邻居王叔的指点!感谢“景山大爷”道出的对故宫对景山的情怀!同时,也友情提示各位前来故宫的朋友:“游故宫不要忘记上景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