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子婴降于刘邦,标志着秦短短的十几年统治也画上了句号。随后到前202年汉朝建立,其间刘项之间展开了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最终垓下之围,项羽自刎乌江,沛公得了天下,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作西汉。
西汉建国之初,面对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呢?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回顾一下,“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这一切,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长年的战争造成了本应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成为流民,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已经出现物质严重匮乏的地步,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局面了。现实的残酷摆在了汉初的皇帝面前,如何避免重蹈秦的覆辙,汉朝的经济如何振兴,这些问题是汉朝执政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于是答案来了,汉初实行“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宽松经济政策,具体来讲,主要从劳动力的供给:让大量士兵复员,分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田地,并免除一定期限的徭役;下令逃亡人口各归原籍,恢复他们原有的土地房屋;把由于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刺激劳动积极性,推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的政策,把田租从秦时期的2/3以上交给国家减为十五税一,以至于到文帝时期的三十税一,嘉奖努力耕田的人,两个方面入手。从高祖到文帝、景帝持续了将近七十年的历史,几代君王的努力和积淀,摆脱了汉初的窘境,换来了汉武盛世局面的出现。
一项经济政策的贯彻和实施,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但是也离不开统治者个人的执政水平和决断。汉高祖马上得天下,由底层的小吏得上位,深知国与民的关系,君与国的关系,现实的处境和前程朝的教训无不提醒着自己;汉文帝刘恒,本来一个与皇位毫无缘的代王,在西汉经历惠帝、吕后专权废黜前后两少帝后,在陈平、周勃等勋贵的拥戴下,皇位从天而降,柔弱的文帝,守成即是自保,所以汉初的路线政策是他是坚持到底的,即便是最后扫除勋贵势力后,依然坚持,并成为勤俭节约的君王典范。
汉初的经济政策是执政者主动适应现实客观的调整,它适应了汉初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弥合了秦末农民战争来的战争创伤,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西汉初的王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