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又名忆吹箫。其名字来源于一段传说,相传战国时期,秦穆公小女弄玉,精通音律,当公主及笄之后,坚持要找一位精通音律的老公。 在某个夜晚,当弄玉在吹笙时,依稀听到有人用箫声相和,穆公派人去寻访,一直寻访到华山,终于在樵夫口中打听到此人。故事的结局带有神奇色彩,说是弄玉和萧史两人吹箫引凤,乘龙而去,白日升天。 这故事的结局当然是鬼话,但这个词牌却由此而诞生。
此词以晁补之词《自金乡之济至羊山迎次膺》为正体,另有多种变体,秉承一贯风格,不讲变体。此词据老夫推断,此词最早应以曲存之。 估计当初的琴曲已经失传了。
晁补之此词虽为开山之作,其词境并不高阔,其词意也不深远。故没有兴趣将其放到此文作鉴赏。要论此词代表,还当数李易安所填之《香冷金猊》,兹摘录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易安词写愁,却是层层深入,既能一笔荡开,又能瞬间收回,在此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由此,令我想起李清照《醉花阴》里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基于诗词不可达诂,故我在品鉴这些词牌之时,尽力不作解释,因为一千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凤凰台上忆吹箫,能填写出名的很少,而清代贺双卿巧妙使用了多处叠字,把感情推向无可企及的高度,这种使用高超文学技巧的词自当摘录如下: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另外,尚有清纳兰性德所填二首,无新意,不作摘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