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事实是“眼见为实,却未必是真”。
(一)
看到这样一个短片:
一对母女边走边开心的聊天,到医院去看望生病的亲人,可推开病房门的那一刻,见一位医生双手举着心电除颤仪,骄傲地对另一个医生说:“快看,我们杀了他!”女儿不自觉的松开了手里的气球,母亲也惊惧地捂住自己的嘴巴。她们一定认为亲人已经不再了,刚刚被两位医生谋杀。
事实是,医生正在查房,一位医生记录,一位医生发现有蟑螂在飞,拿起除颤仪电击了它。他杀的是那只蟑螂,落在了病人们被子上。
所以,我们亲眼所见有时并非为真,凡事不妨听其言,观其行,察其由,之后再做判断。
(二)
在《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曾困于陈蔡之地,数天无食。子贡想法用随身财物换来米,却不够众人分食,就让贤德的颜回煮粥。可是子贡捡柴回来,却见颜回正用勺盛粥送往自己嘴里。子贡生气地将柴一摔,去找夫子告状:“颜回做为贤德之人,却偷食米粥,看来是穷困改变了他!”
夫子找来颜回,问他:“几天无食,今日粥饭熟了,我们拿净饭先祭祀先祖吧?”颜回忙说:“今天不行,师父,今日煮粥,房上一块黑灰落在粥里,我盛出后觉得扔了实在可惜,就吃了,吃过的粥已不是净饭,不能祭祀。”
夫子说:“好吧,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吃了那粥。”子贡低下了头。
夫子对颜回的德行深信不疑,用智慧的方法给了颜回解释的机会,才解开了子贡的疑惑,保全了颜回的美名。我们面对别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犯错的时候,不妨也学学夫子的智慧,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三)
一个孩上学迟到,老师按规矩拿出戒尺打了他的手心,孩子回到座位上。第二次迟到,老师让孩子伸出手,孩子看了看老师,欲言又止,老师按规矩打完孩子回到座位。第三次迟到,老师又让孩子伸出手,孩子有点伤心,但还是无奈地伸出左手,让老师打完后,回到座位上。
一个偶然机会,老师早早上班,路上却见那个迟到的孩子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妈妈,送到医院接受治疗,之后孩子手握书包带快速跑向学校。
来到教室,还是迟到了,孩子自觉伸出左手,老师却把戒尺放到孩子手里,亲吻孩子曾经被打过的手掌。一瞬间,孩子的世界仿佛花开般亮起来,老师孩子紧紧抱在一起。
这一抱,是老师为自己简单粗暴判断的忏悔;这一抱是老师对孩子自立孝顺的敬慕;这一抱,是孩子对老师惩罚的释怀;这一抱,是孩子艰难生活里的一束光,温暖了心灵,坚定了方向。
所以,如果我们也曾武断地只是听其言,或者好一些听其言观其行后,做出了伤害别人的判断,一定要在察其由后,勇敢地去承认、承担。
最好不要过早下结论!听其言,观其行,察其由,之后再去评判。免得让你的耳,你的眼骗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