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们,每天更新各种书画资讯!
郭沫若(1892一1978年),一生头衔甚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社会活动家而蜚声海内外,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话说60年前的1959年2月,郭沫若先生在山东博物馆参观时即兴题诗一首,诗曰:"纵有寒流天外来,不教冰雪结奇胎;东风吹遍人间后,紫万红千次第开。"作品题留"山东博物馆"存。1992年10月"山东博物馆"落成,郭题款被做成招牌使用并沿至今日。
题字常常招来"恶搞"
山东博物馆使用作品上的5个款字为草书,在专业人士看来别有味道,但在审美和书写辨别日趋捉襟见肘的当下,产生了许多误会。
据传某年"十一"期间,一旅游团到山东博物馆参观游玩,有好事者指着幕墙上的题字说"心在情妇那"这几个字写得好,更有释作"山东情妇馆""心系情妇波",贪官们的情妇都关在这里云云,不一一……这样的调侃与恶搞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山东博物馆也因此躺枪。
书法家"两会"提议更换
在今年山东省"两会"上,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书协理事、山东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孟鸿声提交了一份关于"山东博物馆"匾额的提案。据闻关于山东博物馆匾额,更换为书圣王羲之正体集字的提案已进入立案办理程序。
提案不长,也很好了解分析。如孟主席所云,山东博物馆的浪漫主义草书匾额,长期以来,不断地引起了人们不菲的联想,甚至恶搞,难以启齿的不雅版本……全国范围内引起不良影响,令人很难堪。
郭沫若题故宫博物院原稿
郭沫若题故宫博物院
郭沫若题陕西历史博物馆
郭沫若题苏州博物馆
孟主席同时认为,郭老题了很多博物馆匾额,如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金县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等,都是为题匾而作的正体书法,均未引起观众如此不靠谱的联想误读……总之,要抓紧换。
牌匾非郭之错,不存在"用字不当"
公共场合的匾额以公众辨识为首要,多使用楷书、行楷、隶书等静态书体,这种审美视觉习惯的形成,可上溯至唐宋时期雕版印刷的滥觞。仅仅从实用的角度来说,静态书体当然更受欢迎,因为易于识别,稳定平匀的结构更容易让人接受。但若从艺术层面出发,则任何一个书体都是一种选择,其核心在于艺术性表达是否到位。
郭沫若曾多次书写这首诗
但引起观众如此不靠谱的联想误读,并非郭老之错,这个牌匾本来就出自一幅作品的落款,而并非特为山东博物馆匾额所题,而为山东博物馆所使用至今本有"将错就错"之嫌,当下却又把因群众缺乏认知造成的误解去之而后快,释为"用字不当",似乎不太"厚道"。
改牌匾不如引导大众回归正念
艺术与实用本身并没有截然相对的冲突,艺术需要审美与思考的辨别,如果山东博物馆就此而打了退堂鼓,将延用多年的匾额直接铲除,既对不起当初郭沫若先生为山东博物馆题字时的初心,也违背了博物馆作为引领人民提高人文艺术欣赏能力的本愿。
文化是种下的种子,不是送出去的吆喝,不能因认知不同的调侃与恶搞导致"高尚"变为"自卑"甚至将文化的种子丢弃,任其荒芜。
如果为一些不辨是非者的特别误解,而导致我们进行引领文化的一方进行改正,或某些"文化人"内心的"心魔"促其眼不见为净,岂不更将耻笑于天下?
如果真这样做了,才是一个真正值得可笑的的结果。
欢迎微信搜索"北京市中艺燕京书画院"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