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见了一位超级可爱的“姐姐”,她面临的职业困惑是带团队,也就是职业转型问题。她本身是一个业务极强的人,5年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记者转型成老师,又从老师转型成销售经理。因为业务好,运气好,所以在新加坡买了很好的私宅。因为很投缘,所以原本1个多小时的咨询,活生生聊了4小时,还好她最后被我怂恿送我回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45858/339e6e66e5687b1b.jpg)
在和她预热沟通的过程中,她的职业经历太好玩了。每一个决策点,在她自己看来是“很傻很快很无所谓”,“想太多没用,不如就去做了再说”,但她偏偏讲出了我几个月前才领悟到“选择题的本质是勇气,而不是分析”。她因为种种原因来到新加坡当老师,但一进去就发现非常不适合自己。她周围的人都在担心身份或者是绿卡的问题,而她一心就想脱离教育体系,所以就辞职了。她是典型明白了有问题,去解决,去做就好了的人。她不太会去想“啊,好不容易出国,没有绿卡怎么回去啊”,她也不太会想“新加坡教育体系比国内高,就忍忍吧”。没,她真的很果断就辞职了。
生活就是特别有趣,她勇敢辞职后找到了她现在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看起来特别像是上天给予她的嘉奖。咨询结束后,她语重心长地说我是个聪明的人,很好,成长空间很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45858/715419c8b85e20a4.jpg)
在我的一对一咨询里面,我被问到最多的就是“我是要回国还是留新加坡”,“我是要去大城市还是就在老家”,“我是要遵从我的内心还是听爸妈的话”,“我是要读研还是工作”等等等选择题。说实话,我们的内心和情绪其实是有答案的,我们是没办法自欺欺人的。虽然每个人需要决策的背景看起来影响因素特别多,但是面临选择的时候,有以下几个原则供大家参考:
1. 客观分析:可以尝试用决策平衡单,达到客观分析现状的目的。
决策平衡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决策的工具,根据选项,列出影响的所有因素,然后进行数字评分,得出总结。模板请参考下图。
在实战中,有些小伙伴能接受自己的客观分析结果,但大部分即使我们已经给每个选项做了客观分析,拿到了最高分的选项,但是内心老有个声音怀疑自己的选项。
这个时候,就需要了解第2个原则。
![](https://img.haomeiwen.com/i45858/dc17096444cc3549.jpg)
2.主动接受:每个选择背后都有你知道和不知道的困难在里面,我们要做的是接受挑战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一个你无法逃避的事实。很多小伙伴之所以没办法接受决策平衡单的结果,根本原因是没勇气接受自己的选择。
这个世界他就是这样,没有最优解,只有problem solving。我拿“回国还是留新加坡”举例说明,这样的选择题可以如何主动接受。首先,我们都要明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的。国内的问题最典型的是适应问题,资源问题等。国外的问题最典型是突破问题。以我们的知识水平,我们只能预见到一些问题。
其次,当你决定回国了。那么你要做的是为回国做好准备。去调查可以联系谁,自己的能力有哪些可以做哪些事。我常常会这么去准备,假定我的准备期就是1年,我在这1年我要有一个“回国大计”。我得在这1年时间里,多去问人,多去搜集资源,为回国做好准备。
如果想要留在新加坡发展,那就要把当前面临的问题梳理好,否则无论在哪里一定会重蹈覆辙的。比如因为觉得工作不好找,除了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外,是不是反思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有待提高呢,有没有主动解决和学习呢。
最后,既然选择,我们就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和挑战,去寻找和请教别人来化解危机。做完决策以后,最怕的是顾此失彼,来回摇摆,举棋不定。
还有我是一个非典型天秤座,一个传说中最纠结做选择的人。但我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