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

作者: 王珂happier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09:46 被阅读23次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研究动物时,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实验是这样的: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因为逃避不了,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地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鸣器再次响起的时候,狗便不再狂奔或者寻找逃避的机会了,只是趴在地上无奈地哀叫。即便在实验最后,实验者在电击前把笼门打开,狗也不选择逃跑,而是没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

    通过这个实验,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概念,叫作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在先前的经历中,发现自己努力了很久,却始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便获得了一种“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受,并因此变得消极被动,形成了一种对现实无望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即使置身于可自主的新环境中,也不再选择尝试。

    实验中的那只狗就是因为后天的经历而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太多次电击与重复的失败让它相信,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结果,所以它选择了不再努力。

    之前我说的斯金纳箱就是指这个笼子(一个人为的控制的环境,被操控者已设定好,自己无法经过努力来达到目标,除非操控者改变设置)。因为当时大脑里就冒出了斯金纳箱这个名字了。这个狗没问题,因为是环境的问题,他如果想有希望,那他就抱着“我要等待环境发生改变!笼子打开!”但这希望渺茫。但是我们不同,我们人类的环境不是那个笼子,我们人类的环境丰富多彩,多元化,绝不是一个没有出口的环境。我们习得性无助是因为我们不停地用一种方式去碰壁!碰的头破血流痛苦不堪还要抱怨这个环境!我就问一句啊:为何不扭头去寻找那个打开的大门呢?我们人类的环境从来没有说像一个笼子一样让你永远没有逃出的门,只能忍受痛苦。我高中痛苦,那就不要撞南墙了,扭头,换条路,换个学习方法,换个生活方式,换个思维模式,换个生活节奏,换个心态!去寻找那扇门!出了那个门,电击,蜂鸣都不再存在!

    当人生不小心进了一个有蜂鸣有电击的牢笼时,撞墙痛了,记得及时地反思,四处张望一下,看看别人在怎么做,别人愉快地在广阔天地畅游,那就快快转身从牢笼里出来!要记得,牢笼的门一直是打开的!

    我们的人生没有斯金纳箱!如果我们的人生是斯金纳箱的话,那么所有的人都是实验对象,都是应该痛苦无助的,为什么别人快乐平衡呢?因为有通往快乐平衡的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得性无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op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