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语文课中播下一颗种子

在语文课中播下一颗种子

作者: 丽江hou | 来源:发表于2024-03-04 22:03 被阅读0次

“好的课堂就是播种”,这是黄厚江在其著作《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序言的题目,我认为这既是此书的主旨,也是黄厚江老师的教育宣言。

黄厚江老师认为“教育是农业”,这与新教育“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不谋而合。如果说教育是农业,那么教师就是农人,学生心灵就是农田,课堂就是播种。那么,语文课堂要播的是什么种子?语文课堂怎么播下种子?

语文课堂要播下什么种子?语文课堂要播下的是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语文,喜欢母语的种子。“我为我喜爱的东西大费周章,所以我才快乐如斯。”这个“喜欢”包含是对语文的热爱,包含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包含着在语文学习过程获得的成就感和获得感。爱上一个老师,喜欢上一个学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个“喜欢”既是喜欢老师,又是喜欢语文;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精神;既是过程,又是结果。这个“喜欢”就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喜欢”就是语文课堂种下的种子。

语文课堂要怎样才能播下喜欢的种子?就是要掌握“播种”的技术。“播种”是一个多音字,读作bōzhǒng,含义就是播撒种子;读作bōzhòng,含义就是种庄稼。农夫要获得丰收,就必须有优良的种子、肥沃的农田、精湛的技术,一句话,就要掌握播种的技术。同理,语文教师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也必须掌握播种的技术。

一位优秀的农夫,一定是播种的能手,拣种、焐种、撒种,样样在行,关关过关,确保种子发芽、生根、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拣种”就是进行对课标进行分析,“拣”出学段目标;对文本进行分析,“拣”出学习内容;对学情进行分析,“拣”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拣”出合宜的教学方法。“拣种”关乎到语文课堂教学方向的问题。只有“拣”对了,才能保证方向正确,否则就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这就要求老师要能准确把握课标要求,要有较强的解读文本的能力,要准确分析学情的能力,还要有与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生、心理学等多种背景知识。这些都决定着教师的“眼力见”,决定着教师能否“拣”出最好的种子。

“焐种”就是将“拣”出的种子“焐”起来,直到焐出芽。“焐种”,对于庄稼的丰收至关重要,温度高了,会将种子烧坏;温度低了,种子不能如期发芽。湿度不够,种子发不了芽;湿度过了,种子就会腐烂。无论种子坏了,还是没有发芽,都会耽误了播种时令,都会影响收成。这需要农夫耐心而细致地将“种子”反复地浸湿,反复地控水,让种子得于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备课就是“焐种”。这个“焐种”包括个人备课、集体过课。怎么在个人备课、集体过课中,将“种子”“焐”好,让“种子”发芽?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将“拣”出来的“种子”反复在教学设计中浸润,创造出最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即最适合“这一类”课文、“这一班”学生的教学案。管建刚老师在《回家》一文中,回忆起《草原》一课的教学,曾这样写到“打开我的电子备课,你会看到‘2008年11月《草原》教学设计一’‘2011年11月《草原》教学设计二’‘2014年11月《草原》教学设计三’‘2017年11月《草原》教学设计四’……”就是同一篇课文,管建刚老师前后“焐”了很多年,才“焐”出一颗优秀的种子。同样,在《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这本书中,13个教学实录都是黄厚江老师“焐”出的种子。无论是管建刚老师,还是黄厚江老师,都是“焐种”的高手,甚至都达到“焐种”的艺术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种子“焐”好了,就可以撒种了。撒种要趁节令,节令过了,再好的种子就不能获得好的收成。所以,关注节令必须成为农夫的必备功夫。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撒种”,学生的学习状况就是“节令”。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度的课堂,才是有温度的课堂。所以,一旦进入“撒种”阶段,教师就要做到“目中有人”,将所有的注意力、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各种情况,把握撒种的“节令”。对表现得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与肯定,并表扬到具体的人与具体的事,让学生因为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有获得感与成就感,从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帮助与指导,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前行的动力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桥》的教学实录中,黄厚江老师始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捕捉学生的亮点对学生进行肯定,并肯定到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如,“好孩子!就应该这么问老师,你们听到他刚刚怎么问的吗?他说‘不写在这里,那写在哪里呢?’他坚决不上当。”“嗯,我们这位同学很严谨,就这个‘拥戴’没写出来。”像这样自然而然却又发自内心的表扬,对学生来说,就是阳光雨露,学生哪有不喜欢语文的。在指导学生讲故事时,学生开始讲得并不理想,但黄厚江老师并没有否定学生,或是泛泛地说“不够具体”(这种泛泛的指导,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做,要么不及,要么过了;遗憾地是这种泛泛的指导在教学很常见),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讲故事要交代好地点、时间、人物、事件,要将最紧要、最感人的地方讲清楚。这样细致有针对性的指导能让学生迅速理解并掌握讲故事的方法。在指导学生感悟老支书的品质时,黄老师并没有进行说教式的教育,而是将字词听写与课文理解相结合,将阅读与表达相结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悟老支书的高贵品质。黄厚江老师正是掌握了课堂的节令,所以才能在语文课堂中“播种”,才能让“喜欢”的种子很好地生根、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教育就是播种,就是让在学生的心中播下核心素养的种子,播下喜欢的种子。在播下种子前,先让我们成为一颗种子,成为一颗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育的种子。阅读,实践,反思,做思行,行思做,用我们的“喜欢”点燃学生的“喜欢”,成就学生的“喜欢”,让“喜欢”生根、发芽、抽枝、长叶,最终开出一树花,结出一树果。

相关文章

  • 诗 | 草之歌

    文 / 路人锋 播下一颗花的种子在土地里生根发芽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我相信这定是真的 播下一颗树的种子在土地里生根发芽...

  • 129 春播秋收

    多么幸运,有一块土地,让我在春天播下种子。 谢谢你,春天的时候播下了一颗种子。 那是我心爱...

  • 种子的梦想

    播下一粒种子,就会收获满满的秋季,如果种下一颗爱心,会不会收获幸福。 种子在合适的土壤里,适宜的气候中,...

  • 《种子》

    小小的我 播下了一颗颗大大的种子 后来 后来 大大的我 播下了一颗颗小小的种子 小小的我 叫天真 大大的我 叫现实

  • 在春天里播下一颗种子

    在春天里,尽管下着冰雨,刮着寒风,播下一颗种子。 一颗种子就是一个愿望。 种子历经一个漫长寒冬的蕴藏,积蓄了能量,...

  • 一个窗户,一个世界,一种心境

    在憎恨的地方播下慈悲的种子, 在创痛的地方播放宽恕的种子, 在疑虑的地方播下信心的种子, 在颓丧的地方播下希望的种...

  • 好句

    播下榜样的种子,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命运。 读书写字...

  • 为爱阅读(第1-27天)

    给孩子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他心里播下一颗种子,这顆种子会发芽、开花,然后會住进來一个小精灵;播下的种子越多,就住進來...

  • 播下一颗种子

    只要适时地播下一颗健康的种子,总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开学季,有一天中午,我接...

  • 播下一颗种子

    最近起起伏伏,在忙忙碌碌中竟迅速忘记了失落,一心只想着如何推进指标完成。 由于去年换了一把手,新官上任三把火,支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语文课中播下一颗种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pr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