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源自视频平台《看理想》,在2016年推出的一档古典音乐欣赏节目《呼吸》的自我介绍。
【看理想】:互联网首档高品质文化脱口秀系列栏目,由北京出版机构理想国与土豆合作推出的视频平台。
看理想
【看理想】在2016年推出五档栏目:
- 《一千零一夜》梁文道导读,回到人间的读书节目。
- 《局部》跟随陈丹青的眼睛,娓娓解读画家眼中的绘画传奇。
- 《听说》听说马世芳,听说音乐中的台湾。
- 《呼吸》博学的作家爸爸(杨照),可爱的钢琴家女儿(李其叡),一场来回于中国和德国之间的亲子音乐对话。
- 《圆桌派》窦文涛携各路朋友,还原生活中发生在圆桌旁的海阔天空,嬉笑言谈中彼此迸发智慧火花。
- 《云游》随贾樟柯归乡的步伐,重新认识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传奇。
人物
- 杨照:台湾作家,政论家,原名李明骏。
- 李其叡:杨照的女儿,台湾近年最著名的天才少女钢琴家,目前在德国学习音乐。
剧集
很喜欢《呼吸》每集视频开篇的一小段文字介绍,特别摘抄下来:
- 声部及如何聆听
巴赫在音乐的设计上面
他有特别的地方
让它们都有
一种自己的个性
- 音乐天分及变奏
莫扎特作为一个神童
有很大一部分是悲哀的
他对于形式运动
非常非常娴熟
- 建筑及和声
和声的基础
就是从这样一种建筑上产生的
这些音全部加在一起
变成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新的旋律
- 奏鸣曲及莫扎特
他把很多可能是违规的东西
都藏在规矩的东西底下
用对的方式重复
是奏鸣曲形式最重要的奥秘
- 速度及奏鸣曲
它真的变化多端
也非常细微
我们知道他是用这种形式写
听这个音乐我们就会有所期待
- “钢琴的原理”及“C大调”
最奇特的一件事情就是
它实质上是一个打击乐器
钢琴的演奏者
在某一个程度上面 都是魔术师
- “贝多芬”及“德国”
在贝多芬的手里面
音乐史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变化
因为耳聋这件事情
贝多芬很多作品是为未来写的
- “音乐与感情”及“维也纳”
因为这样的关系
所以使得维也纳有双重的个性
贝多芬的告别奏鸣曲
具备双重的个性
- 诠释及德文
听到陌生的声音的时候
我们第一个开始的本能是抗拒
我们以为很多不一样的流行音乐
它内在的基本元素是都一样的
- 莎士比亚及文学
他是疑惑的
他不知道他自己是生是死
贝多芬创造了
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最戏剧性的一种神奇的音乐
- 快慢节奏及故事
西方的古典音乐到了贝多芬之后
变成了很不一样的一种东西
这是一种感受的音乐
而不是一种形式的音乐
- 大自然及音乐的调性
大自然的呼吸和人的呼吸
会有一个很密切的呼应关系
音乐可以借由故事 把我们带到
原来没有预想到的戏剧性情感当中
- 旋律与和声及学习乐理
非常困难的地方
可是要让人听起来觉得不困难
有很多时候音乐家花了
很大力气去写隐藏的声音
- 结构及幽默感
在他的那个时代
钢琴经历了大幅的变化
肖邦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
给这个曲子很不一样的尾奏
- 主题与变形及传奇
人类有一种
跟故事之间特别的亲近的关系
他要用音乐来讲故事
这是太让我们好奇的一件事情了
- 重复及英雄
你感觉到这个世界
跟你有关系的事情好像变多了
节奏的改变又多增加了
我们在音乐上面可以投注的想象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