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会和孩子沟通吗

你会和孩子沟通吗

作者: 中女觉醒时代 | 来源:发表于2022-11-14 17:56 被阅读0次

    你是不是发现,明明自己养的孩子,为啥听不懂自己说的话,跟孩子之间到底如何有效沟通呢?

    所以今天我们先看看我们的沟通误区到底有哪些?

    最常见的沟通误区,打骂、吼叫、指责、攻击,这些带有攻击能量的,肯定就不是沟通了。如果你非要说是,那只能说是暴力沟通。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最常见的沟通误区,就是我们家长很喜欢跟孩子讲道理。

    其实讲道理跟沟通完全是两码事。 那么讲道理为什么不是沟通?

    看看我们平常总爱用的这些词:体会,体验。我们的体会和体验是通过脑袋想出来的吗?

    如果是脑袋想出来呢,就会说想会或者想念。大家是不是一下子明白了,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告诉我们说我们要用身体,而不是说要用头脑。

    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我们都只是在头脑里面。在这里要跟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关于头脑的发育。

    负责掌管道理的中枢叫做大脑前额叶,在我们额头后面的一块脑区,大概是从青春期十二三岁才开始发育,然后到25岁才真正的发育成熟。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的第一个观念就是,语言沟通是后天的,越是小的孩子,我们越需要非语言。

    当孩子慢慢慢慢长大,进入青春期,他会慢慢的开始懂得道理。如果给孩子讲道理讲的太早的话,给三岁孩子讲道理,这个沟通完全没有效果。

    甚至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安全感上面的一些伤害。例如我们经常听到,“小孩子有什么好生气的,有什么好害怕。”

      当父母用道理来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恐惧,悲伤通通被道理否定了,他没有办法去体会自己最深层的最原始的感受。

    所以这样的讲道理,其实反而对孩子是有伤害的。 

    那么非语言沟通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 观察妈妈跟小宝宝之间的沟通方式,例如如果宝宝表现好的时候,妈妈对可能会说:好,可以,英语是yes 。但是如果孩子做了一些很危险的,妈妈会说停,不行,No。

    那么为什么即使语言不同,孩子却能 听懂妈妈表达的意思呢?那就是语气或表情。

    因为各个国家所有的语言里面,允许的时候都是很软很温柔,而不让孩子去,危险的时候都是很强硬的语气。

    所以家长  最需要注意的实际上是自己的非语言沟通。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你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你的非语言信号。

    世界一个很著名的创伤神经科学家,他根据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和孩子沟通有黄金三步法则。大家看完这个黄金三步法则,就知道为什么说非语言沟通是最重要的。 

    第一步调节孩子身体的神经反应机制。

    大家看这张图哈,英文叫regulate。

    regulate是调节的意思。那你看这个图里面这个大人和这个孩子他相对的站位是什么样?

    这个大人,他蹲下来。  而且他的这个脸部比孩子要低。  他的脸在孩子的脸底下,等于是让自己的脸比孩子要矮。然后让孩子觉得自己比大人高。

    然后大人把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同时呢孩子的手可以搭在大人的手臂上。不要小看这个姿势,这个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为什么需要跟父母身体接触?因为这个身体接触,他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哦爸爸妈妈就在这里陪着我,我有安全感。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  他回来哭着向你哭。那么首先你需要做的不是跟他讲道理。

    为什么你的脸要比孩子低呢?  大家知道在动物界,谁怕谁是以体积大小决定的。就是说体积大的动物,它肯定就强势高高在上。

    那如果说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或者被同学欺负了,然后回家控诉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首先第一步是他的神经系统需要恢复就是这种有力量的感觉,

    那这个时候父母如果能够蹲下身子来,如果能够仰视孩子,让自己的头比孩子要低的话,能够给孩子的神经系统找回一种力量的感觉

    就是代表“没关系,你看你在老师同学那里可能没有机会,但是现在我比你要矮,我比你小。  这个直接给孩子的神经系统一个信号。

    就是说现在你的个头比我大,你是安全的。  你是有力量的,这里是你有掌控的地方。

    所以不要小看这个蹲下身子来仰头给跟孩子说话的这个姿势。这个姿势在非语言的层面是沟通了很多很多东西。  就是重新给孩子一种力量感和掌控。

    孩子为什么需要跟父母身体接触?因为这个身体接触,他可以让孩子感觉到,哦爸爸妈妈就在这里陪着我,我有安全感。

    通过皮肤接触的这种方法,让正处于战斗或者逃跑动作反应中的孩子,进入一个比较平静而且安全的状态。

    假如老虎要来吃我,我要么打回去,或者我要逃跑,或者我就是站那。  那孩子处于战斗或者逃跑或者冻住,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战斗的话就是非常的愤怒尖叫,大喊大叫,这个就是孩子感到不安全,进入了战斗模式。

    逃跑呢比如说眼神躲避,非常常见的走神儿,放空失忆,什么都不记得了,不在状态。

    冻住是什么呢?比如说面无表情呆滞、僵硬迟钝。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愤怒,尖叫,要明白,他出现这样的状态一定是有原因。我们首先意识到不是孩子的错,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我们不是把孩子的这些反应,当做不礼貌,没规矩,天要塌下来,相信我只要在这里陪着他,他就会慢慢的好起来。尤其是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帮他。

    第二步,跟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也就是关系的建立。

    与孩子建立同频的,敏感的情感关系。这个敏感指的是对孩子情绪的敏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有被容纳的空间

    这个时候可以触摸孩子的三焦经,也就是从

    眼睛后面绕到耳朵后面,后脑勺,颈椎,后背,手背手臂后面,这样能帮孩子缓解焦虑,让情绪平静下来。

    也就是让孩子知道有人倾听,有人跟她共情,她是被理解的,父母跟她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站在对立面。

    第三步,理智,也就是讲道理

    一定记得第三步是在第一步第二步之后,而对于小孩子来说第三步有可能就不需要了。对于大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我们要采用的不再是蹲下,而是面对面交流。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建立了我是安全的,我是被接纳的,所以此时他自己就会在情绪稳定后,会反思自己这次哪里不对,自己或者在家长帮助下想解决办法,接下次可以怎么做。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那么今天的作业,就是大家想想想看,平时你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比如说这个孩子通常比你矮,比你小,你和这个比你小,比你矮的孩子沟通的时候,你是站着往下对孩子说话呢,还是会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视?

    你和孩子说话时,你看着他的眼睛吗?你的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大多数的时候他敢不敢看你的眼睛?你们的眼神接触是坚定而又温和的吗?

    大家也可以去觉察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你的关注点在哪?你的关注点是在孩子身上,你所有的全部的精神都在看着他,都在感受他。  还是在自己身上。你在说话的时候,这个说话的出发点是你的大脑,还是你的心里。对照这个清单一条一条的自我检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会和孩子沟通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vh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