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所有人都发出一种声音的时候,是可怕的。
对于FIT是什么鬼,一点兴趣没有,但是对于无数人趋之若鹜的这种情况,我很有兴趣。因为我发现许多年近退休的大姐,也开始关心FTN了。
最开始通过征文了解简书和FIT的关系:将简书钻换成简书贝,再到FIT中提现。
而FIT为什么会入住简书呢?他看中的不单单是流量,更重要的是千万级的客户。如果说之前,儿时的年味是简书的征文活动,那么这次FTN就是一直彻头彻尾的广告文案征集。
你是策划者,也是参与者,也有可能是受害者。
因为FIT或金融很多人只知道它的风险,但不知道风险有多大。
我看到好友写道:“创新必定有风险,相信简书会化解风险,在内容平台这个领域独领风骚。”
说的不好听点,简书就是卖身FTN,拿什么去相信。
2、
去年我亲眼目睹了无数金融难民的悲喜生死,感觉相信这两个字,就是最大的谎言。
2015年时候,国家推举互联网金融,P2P呈指数式的发展。可是那是时候E租宝刚刚被宣告诈骗破产,几百亿的资金,被挥霍一空。
那时候我冷静了半年,但是压不住全国上下的宣传P2P,央视、人民日报、地方政府网站、地方官员、明星、金融专家,纷纷站台。
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儿子是海归化学博士,在上海某研究院,一年40万。但是他想,照着现在的年薪什么时候才能买房,看到P2P的巨大受益,所以和同学合伙集资了5000万,注册网贷平台。
就是这样的背景,很多人像我一样,再次选在相信P2P。结果就是2018年网贷平台的全面暴雷,几十万、几百万不尽其数资产变成没用的数字,上千个公司倒闭,涉案几千亿,但对于外来人,根部看不到一丝丝的水花。
因为涉及财经的文章审查很严,负面消息会被控制。
随之很多文章、消息、视频、各种软件的群,被封的一大片一大片。而对于上访者,迎接的是几百米长的回迁大巴,并签字承诺不再上访。
对与在路上的,则会严格搜查火车汽车、甚至有一天上海到北京的飞机全部停飞;在家里则会被监视,控制行动;已经去北京则会遭受半夜搜查酒店。
想要追回损失的钱,可以,只有一个字等。
很多人只是以活期存进来,有些甚至是救命钱,还有是抚恤金,更多则是养老钱、上学钱、买房钱。一旦在钱这个问题,豁出一个大口子,情感真是脆弱不堪,分手、离婚、父子矛盾、自杀、群体事件,屡屡发生。
3、
去年股市在持续滑坡,为了维持稳定,央视要求少报道股市情况。但依旧不能阻止跌破2600点。小涨大跌,就是现在的股市。
为什么要拼命维持股市?因为股市就是市场经济的缩影,资金周转快慢、是否良性。再从侧面依旧鼓励大家入市,因为单靠政府的几千亿救市,杯水车薪。
如今国内金融市场很低迷,国家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低速甚至止步,去年房产总债务到期是2600亿,今年是4000亿。而国内生产总值,连续3个季度持续降低。
每个人都在寻求自保,所以这个时候将钱,握在自己手里最安全。
但如今资本借助简书,FTN前期呈现出的一定是积极良性的,有收益,稳定还不错,风险可控的。
这一波只是让大家了解,下一波就会有人往里放钱。简书变现你最终会发现,变现不是自己,而是简书,挤破脑袋写出的FTN征文,前几名还不是尊享会员。
现在简书的玩法已经在逐渐改变,给人的感觉就是,谁前期给简书注入资金,谁就会获得流量。第一个冲尊享会员的人,可能已经回本了,带来的影响就是更多人的加入。不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吗?
对于FIT前期肯定也会赚钱,因为需要口碑的输出,但是后期谁都不能保证。
因为就连政府都不能控制的风险,简书何德何能?
4、
对于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我希望是有对立声音发出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俩面性,也只有发出不同声音,才会督促才进行自我完善。
所以我看到都是一片赞美,沉浸在简书变现的氛围中,我想提醒一下,没有白来的银子,世间一切都暗中标好价码。
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能够交换的东西,你还在如痴如醉,最终拿来交换或许就剩下烂命一条。资本都是无情的,就像绞肉机,陷得越深,想出来,太难。
我不是恶意的诋毁,因为任何公司都不会保证你的本金不会损失,就连银行也最高理赔50万。玩玩可以,千万别当发财、变现的途径。
一旦损失本金,金融难名将会加上你的名字。
或许你会说只用简书贝提现,不会投资。我们拭目以待,等着第一个维权的声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