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774932/33d6c12d7e9d05d3.jpeg)
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的综合体现。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问题解决、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引导学生以语文学习为基础,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开展跨学科学习,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即“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形成解释能力”“作出评价能力”和“创意运用能力”。从而将课堂学科化功能,转变成社会学科化价值。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组文阅读课教学为例,具体标注在《组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着力点,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发力点上,加强训练,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型。
如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组文阅读课,主题为《关爱》,本组文章是《最后一片银杏树叶》《两只棉手套》《不一样的冬天》,可以这样确定着力点,强化发力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74932/830df996f4cfd476.jpg)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1.边阅读文章边想象画面,感受爱心的神奇与温暖。
2.继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因为是教学目标,所以,需要确定教学的着力点: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五个方面。
其次,实施教学策略。
(一)复习课文,巩固所学方法。
1.说一说读了本单元的3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
一一人和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生活就会更美好……
2.学到了哪些读懂课文的方法。
一一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因为是教学过程,需要在着力点上进行发力,所以,这一环节的发力点主要是这些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形成解释能力、作出评价能力。
(二)活动引领,运用文中所学方法
板书课题:《最后一片银种叶》《两只棉手套》《不一样的冬天》,接着,安排两个阅读活动。
活动一、整体感知,理解词。
1.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阅读、圈画。
(1)分别从3篇文章中读出了谁对谁的关爱。
(2)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读完后选4个抄写到寻宝图中。
这里是通过这些发力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作出评价能力。
2.进行汇报。
(1)我从《 》篇文章中感受到了-----对-----的关爱。
(2)我不懂的词语有:--------、--------、--------和--------。
评价标准:(给笑脸)
说出一篇文章谁对谁的关爱( )
圈画出不懂的词语( )
词语抄写正确( )
这里的发力点需要在两个地方下功夫:整体感知能力、形成解释能力
3.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方法猜词语意思。
心想事成、崭新、蓬松、依偎、垂头丧气
(1)说词语意思。
(2)说出猜词语意思的方法。
评价标准:(给笑脸)
读出词语( )
猜出一个词语意思( )
说明猜测词语意思的方法( )
增强两个意识,在两个发力点发力:获取信息能力、形成解释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774932/7b5695b922b9c6d4.jpg)
活动二、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用横线标画出来。
(2)展开想象,把自己横线标出的句子画出来吧!比一比,看谁画又快又好!
汇报方式: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这是我读完句子之后想到的画面:------------------------------。
朗读正确( )
画面丰富( )
表达流利( )
这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体现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是提升学生五种阅读能力的发力点。发力点包括:获取信息能力、形成解释能力、作出评价能力、创意运用能力。
最后,梳理总结。
师生合作探究,学生懂得:1、读课文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想象画面,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读懂课文、读好课文。2、接受帮助、帮助别人都会使我们快乐。人人奉献爱心,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