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底,在完成了军训表演之后,临时初一解散,我的临时班主任也自然卸任。不记得是7月1日还是2日,我带着我的全部家当——一口上大学时父母给我采购的大箱子,两个背包和几捆书——打了一辆黄面的(不知道大家对当时北京10块钱10公里的“蝗虫”是否还有印象)正式来到北京十一学校报道。
与我一同来到十一学校的一共18名“新”教师,其中大约3/4是大学应届毕业生。这么多年轻人在一起,多少减轻了大家初到陌生环境的忐忑和拘谨。经过了简单的培训,我们就被分配到各个处室,参加放假前的总结。
7月刚到学校时我被告知,我的职责是高一年级的计算机课程,此外我还要负责校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即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辅导工作的开展,同时协助完成部分电教工作和计算机课件的辅助设计。不过,7月份入校之后到中旬放假,我被临时借调到办公室协助进行财务软件的维护,直到放假。
8月中旬,我的职业生涯算是正式开始吧。不过刚到学校,我就得到一个消息,由于原教授初中计算机的老师辞职,我从高一调到初一。对我来说,倒没觉得有太大的区别。不过,这件事情却让我对人事变化有了一点认识,事实上,三年的教师生涯,虽然是在非常稳定的学校,但我身边的同事却经常发生一些小变动,而自己的身份,也一直在“职员”和“教师”中摇摆;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我离开教师岗位的原因之一。
话题扯回来,我终于开始拥有了第一批“同事”。
对于中学而言,计算机实在算不上一个重要的科目,因此我所处的部门不是年级,而是一个叫“电教处”的处室。这个处负责全校的电教设备,包括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里的电视机、有线广播、计算机等;此外也负责全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电教处领导姓秦,是一位即将退休的女物理老师,大家都称她“秦老太太”。据说秦老太太是被校长特别指派到电教处来,掌管这个每年投入近100万的新兴部门。秦老太太是我三年教师生涯一直的领导,虽然她对计算机几乎一窍不通,但做事雷厉风行——也有人说“刚愎自用”——不可否认,其优点和缺憾都对我影响颇深。
相对而言,十一学校对计算机课程还是比较重视的。在我去之前的一年,计算机教师本来有5位:一位是曾经面试我的张淮老师,年近五十的女教师,一直是校计算机学科的负责人;第二位就是我做临时班主任的师傅陈捷老师,她其实是数学老师,前两年被“借调”过来当计算机老师,已经决定从今年回去教数学;另外是只比我年长几岁的宋俪老师,本来是学地理的,不过她心灵手巧非常能干,成为包括计算机在内多门课程的“全才”——事实上,半年之后,她就临时救火改任了劳动技术课的老师;第四位就是前面提到的提出辞职的那位,他姓熊,是宋老师的大学同系同学——也是学地理转行教计算机,我报到的时候他提出了辞职,和我擦肩而过;最后是一位公老师,由于怀孕已经无法承担教学任务,被临时分配到图书馆。按照学校原来的安排,张老师本来也要离开一线教学岗位;但现在一下子离开3位老师,她就只能继续坚持高中的教学,我和宋老师负责初中。
【有趣的事情发生在19年之后。2016年,在老杨所在公司主办的一个大型技术会议上,老杨看到了一个某IT专家的名字似曾相识,仔细回忆很像当年和自己擦肩而过的那位熊老师。询问之后果然是他。人生的境遇和巧合竟至如斯。相见之下,彼此两鬓均已泛白,唏嘘不已。】
除了这几位负责计算机教学的老师外,电教处还有负责闭路电视及摄录像设备等电教设备的四位男同事——不久我就知道,其中几位在不仅在摄录像方面是技术大拿,计算机课件制作水平都相当不低。其他还有几位做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的女老师,其中两位是因为临近退休,不再上课,所以做些轻松点的管理工作——对她们来说,我的年纪和他们的儿子差不多大,因此对我很是爱护。总而言之,十几个人的电教处,要么是大我几岁的大哥大姐,要么就是四五十岁的阿姨级人物。大家亲切地叫我“小杨”(或者索性就是“小羊”),气氛之融洽很让我喜欢。
考虑到我还是以上课为主,我的办公室是和张老师、宋老师他们在一起;同一个房间里还有两位做管理的魏老师和陈老师。1997年的中学,计算机远远没有普及,一般一个办公室也就一台386甚至286,主要供大家学习打字之类的。计算机老师办公室稍好,但也强不到哪里去。经过几位“阿姨”和宋大姐的同意,我就霸占了办公室里唯一的那台486,变成了我的座机。不过没有电脑桌,于是我的办公桌就一下子被占去了一半。不过我负责管理两个586机房,上机条件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教师机,竟然是一台奔腾166,32M内存,那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配置,而且旁边有一台Digital的服务器。所以我更多的是泡在机房,备课兼学习局域网管理,另外还方便听音乐和玩游戏。
开了几天会之后,学期前的准备工作一晃而过,马上就要开始上课了。我也开始准备我的第一节课。不过作为一名新教师,按照学校规定,我要把我的教案交给学校指定的“师傅”签字才能上课。不过令我稍有些意外的是,学校指定的我的师傅不是张老师,而是秦老太太。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秦老太太只看了不到5秒钟就还给了我:“我又不懂,签什么字?算了,我直接去听你的第一节课!”
这和我的预想完全不同,我以为要对秦老太太试讲、演示,最起码要重复两遍吧?但事实就是这样,秦老太太只听了我一两节课,就撒手不再管我;如果学校检查教案签字,她就像签报销条一样一起把好几个星期的教案签了字给我。还好有张老师在,我时不时向她请教,她也总是耐下心来给我指导,让我知道自己还不至于过于离谱。
就这样,1997年8月,我的教师生涯正式开始,有点迷迷糊糊,也有点新奇和兴奋……
【写于2007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