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冯特的父母听说冯特情况好转,十分欣慰。
但冯特的爸爸再也戒不了烟了。
冯特记得他爸爸是从不吸烟的,在冯特服下第一粒心情药那个晚上,爸爸才第一次点上烟,一直抽到半夜,当时爸爸那阴郁的脸色也永远深深印在冯特的脑海中。
从那时起,冯特那个面庞白净、有趣活泼的爸爸再也回不来了,变成了一个胡子拉碴忧郁沉默的“大烟筒”爸爸。他的妈妈也变了,曾经爱美爱笑的妈妈变成了一个敏感忧愁的妈妈。
他们头上都长出一丝丝白发,全是自己吃药那天开始的。
冯特不喜欢烟味,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吸它。他奇怪这种不能吃也不能喝的东西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幼小的他哪里知道,快活城的繁荣兴旺全凭四大司支撑?
第一是心药司;第二是烟酒司;第三是居所司;第四是电娱司。
这四大司,在快活城互为支柱,少一根都不行。
据说深山提供的粮、煤、蔬果,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廉价消费品,根本不值一提。快活城一个电娱人只需下载一个数字人哼唱几句,就可以赚够十年的果蔬钱;心药司总部的福利品中一盒极品烟的价值,足抵一个人消费一年的粮食。这也是虽然谁都知道吸烟有损大脑和健康,但仍然大量生产销售的原因。烟在民间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口号:爱快活城,就爱吸烟……
冯特爸爸今天心情不错,他熟练地点上一支廉价烟,翘起好久没翘的二郎腿坐在沙发上。
但小冯特一想到爸妈两个月来的变化,心里就高兴不起来。
突然!不知道为什么,冯特的小脑瓜里灵光一现,跳出一个新奇的意识,在这个新意识的驱动下,他决定开展一个小小的秘密计划。
嘘!这个计划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三十三)
十年后,冯特已经长成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与周围许多同龄人不同,他的精神状态十年来一直很棒,看上去气质超脱。
所有人以为,各方面都优秀的冯特,是因为父母对他的心情治疗比较积极,在他学习方面遵循了科学的教育,才取得这么好的成果。
他的父母因此成为模范父母,两个人常常绽放出开心的笑容,精神状态也比较良好,尽管他们已确诊是微笑型心情病,也吃着药。
只有冯特知道,自己现在的健康面貌是怎么维持的。因为他小时候经历过一场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的非凡经历:
当年,他才六岁,因为脑中灵光突现,萌生出戒药的想法。
为了不让父母发觉,他每次偷偷把药放在舌头下,然后偷偷吐出来扔进马桶冲走。
停药反应与服药副作用一样,小冯特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惊险时光:晚上梦游,如果不是被妈妈发现,他就穿着单衣躺在雪堆里在睡梦中被冻死了;白天精神恍惚,走路不看红绿灯,也不避沟坎,如果不是楼顶有栏杆,他就恍恍惚惚掉下去了……但他在把药偷偷扔进马桶冲走的时候却无比清醒,做得天衣无缝,毫不含糊。
见他昼夜迷糊,父母又带着小冯特去看医生,心情医生说这是药物正常反应,度过这个阶段就好了。
果然,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冯特真的好了,但不是渡过了药物副作用反应期,而是度过了戒药期。
十年后,他通过自己的特殊求知途径,收集到许多教材上根本没有或已禁止的东西。
冯特的求学期间,快活城教育机构进行了一次教改,淘汰掉传统的语文、道德、数学、科学等阻碍时代发展的课程。改成以社会心理、烟草发展、电娱课为三大主科。化学则是快活城特级学科。只有将以上三门课程读到大学毕业再经过多重考验,才有机会被选拔进化学部门,成为快活城的顶级人才,若能进入心药司、烟草司入职,便是女中凤、男中龙,若再升入总部,就成了快活城里跺个脚就能令高楼大厦抖三抖的人物……没机会学习化学的人,有机会学习第二学科——电子、娱乐等学科也是走上了成才之路。其余人等,只能选择学习《消费科学》、《劳动技能》、《等级论》、《尊卑学》、《交际学》等普通大众必须掌握的东西。
冯特的课本《社会心理》中强调:道德、公平、正义这些东西,都是顽固守旧的糟粕,是影响人们心情健康的罪魁祸首,早已逐出教材。还说:善良是一种病,自私才是人类正常的本能;勤俭是一种病,豪奢才是人们的追求目标;忠诚是一种病,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道德是一种病,法律才是规范社会的手段;同情是一种病,人应该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质疑是一种病,社会共识才是科学的思想……
冯特非常排斥这些学了令人不适的新教材,但他为了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并不能表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