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阴雨且湿冷,我几乎都在与床为伴,这样的时间很安静,这样的空间很空旷,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样的日子很有限,所以几近有种殉教式的狂热。
一个人过分安静地坐着,烧一壶水,等着时间一到,热气冲脸,把开水倒进酒杯。没有喝酒的欲望,也没有说话的欲望,只是一杯一杯不断地喝,不断地回想这么多年,自己到底改变了多少。
这一年来不断地被发“好人卡”,有时候自己都哭笑不得。大概是人与人的交往中早已抹去了推心置腹,只剩下“矜”与“止”,所以才会清醒地衡量,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倾诉到哪一步又该适可而止——这是种收敛,有时候却不再迷人,甚至会被看作“死气沉沉”。
一个人所有的情绪凝结在一起,如同沉睡的火山。除非自己吐露,旁的人想要一探究竟,只有不断深挖。可多少人,却在半途中兴趣缺缺,转身恋上了刹那烟花。
正无限遐思之间,朋友小F推送过来一首曲子,叫做《化身孤岛的鲸》。
想起那年的四月初,我刚刚结束一段糟糕的感情。在北京城的公交车上,和小F俩个人共用同一个耳机里单曲循环着这首歌。窗外是淅淅沥沥的小雨,窗内的自己,额外的平和安静。
我很害怕被一段感情束住手脚,尤其是当发现对方只能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负面情绪之时。
大部分人在青年阶段,都难以拥有完整的独立人格。谈恋爱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自救,而是等待被救,如同濒死的鱼遇见江海一样。
所以在有一天,彼此本就是殊途,还不能同归的时候,尽早结束一段感情,是对自己的负责。
只有先做到对自己负责,才能知道怎样去收场,才是对这段感情,和对方的负责。
听着小F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她终于结束了近十年的感情,随即自然而然提到彼此对于“分手”的看法。
我一直觉得,感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随口提出“分手”这个词的。纵使有矛盾,也可以通过磨合和调节来达到一个平衡,使双方重新找到一个相处的落脚点。可一旦提出了,那就真的意味着没办法再坚持下去。
即便再挽回,再心软,把曾经有过的甜蜜复制一遍,那叫腻味儿。而把曾经发生过的争吵,怀疑,对峙和不理解再重演一遍,那就叫浪费时间。
可他认为,分手代表着暂时跳脱出所困顿的局面,以审视的眼光看问题。在“分手”这个假定条件下,冷静剖析彼此的过错和不足,再试图修补之前感情的漏洞。
人性是具有漏洞的,不是在明知了问题所在后,就会去及时修复,去亡羊补牢。
只要矛盾没有激化到一个爆发点,就总容易懈怠,偷懒,把彼此间的矛盾忽略不计,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归档”——等到觉得有必要解决这个问题时再拿出来check一遍,其他时间你我好似完美情人。
这其实是种自欺欺人!
在感情里,一旦发现没办法继续下去了,就要及时止损。
相处时的那些时光,你我都知道很美好,那就足够了。不要让剩下的余情,消磨完对这段感情最后的容忍。
或许现代人总会有思维上的“痛点”:尝过玻璃渣就不愿意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童话,就算是有,王子公主结婚后也总会有一地鸡毛蒜皮。
所以我也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到“甜”,这无疑是种恋爱后遗症,但我也会隐隐庆幸,在绝大多时候,这种几乎算得上是“自我保护本能”的特质能够让我赶紧抽身,就好比感情会殃及池鱼,而我刚好跳上岸。
因此当某天糖分从天而降把我砸了个满怀时,我反而觉得那是烫手山芋。
就我何德何能?
现代人是不是都被生活给虐惨了,所以只相信别人身上发生的“甜”,就算剧情再罗曼蒂克再晋江小说也心甘情愿吃那一口?轮到自己的时候,感觉就像摸错了牌,宁愿九九八十一难捱到西天?
仔细一想我挺长情的。有爱了二十年的作者,也曾经为分手阵痛了整个少年时代。固执地保留了好多习惯,反复眷眄,像冬雪落在失意人眉间一遍又一遍。会把侃侃而谈的过去的话,再拾捡起来侃侃而谈。会在列车车厢里,偶遇到一张相似的清矍面孔潸然泪流。会时到如今,把那些告我远去的人说过的话,心里失了神地反复默念。
想要的一切只能垫脚去“够”,在未知脚心下是羊绒地毯,还是玻璃碎渣之前,只能尽力,再尽力,等待够住了,被人捞起。
好在,我对自己依然格外体贴,路过几回真心,又坚定不移奔向自由。安静时分绝不被寂寞吞没,反倒如“在黄昏里闻到了木樨花的香”,有种静谧的快乐。
但凡心念一动,便又会自寻欢畅,珍馐或简食,登高临风或偏安一室,天地间无处不是钟情。
- END -
*作者:一走肉,段位很高的心理咨询师,亦是没有心机的小可爱,喜欢嘚瑟和装文艺,喜欢就关注,四肢列队拥抱欢迎你,微信号:ndxj521,添加请备注姓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