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对生死的伤痛,理性往往是最无力的,最大的抚慰,力量往往来自于根植于与内心的信念,一种平日里没曾刻意培养过的信仰。。
病痛,意外,一次次带走人的生命。
孩童少年,亲身经历过这么一次——外公的离世。而那时除了年幼,对于生命的脆弱和不可操控性并没更深理解,因此并未多伤心难舍。只是不经恍惚,生命就这么没了?听多了一个又一个老人的离世,还有,正是最美年华逝去的“亲人”,渐渐的,越发怕起来,怕这些突然的离别。
一句,「没有妈妈了」,听着都是心酸和泪。
要怎么强颜欢笑,才能说出那句「我能接受」那是最亲的人,再也再也不在啊。。
谁的心也不是雨衣的材料做的,只是语言的安慰再怎么都苍白,唯有陪着,触碰着。
有些人,虽未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但你打心底里尊敬他,即使你在他们眼里只是不谙世事的小孩,但你看在眼里听在心里,敬仰他的为人,点赞他做过的事,记得他说的那些玩笑话,以至于常怀念起那个笑容就莫名伤神。这并不是人与人之间,充满的善意和慈悲,只是见多了糟糕的“活着”,总私心的想那些美好的“活着”多存在一点,多存在些岁月,甚至鄙夷,怎不与我这么糟糕的生命做换。
有些事,只能活在梦里。
而梦,终究是要醒的。
2
看他人的故事,往往会触动自己的心怀。
读龙应台的《目送》,想到人在时间的历程中的变化,我们还怎么掌控衰老和接受离别呢?
“在走向终点的路上,老人渐如婴儿,但却得不到婴儿般的关照,失忆,痴呆,离世。”秋水姐如是写。
目送各种世象,各种迷离,不得不放手,心里也要想到通透。
然而生活这本大书,到死之前都怎敢说读透。
人生之谜,没有解答的。
这三天,翻入了一个《围城》的世界。故事语言都写的极好,一下人就能使人陷进入,大约好的作品都是这样的,诸如我所知道的《活着》,《红楼梦》,《平凡的世界》,《诱惑》。然而读完均无不磋叹命运。像钱先生写烤山薯的,「未来的期待」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顶想要,真到嘴体验到了,也不过尔尔。
惊觉,以后是最靠不住的,都是自己唬自己。
也才更理解起秋水姐的文字:
我以前的想法是,努力赚钱,然后周游世界实现梦想。我现在的想法和做法是,赚一点儿钱游几个国家——实现部分梦想——再赚一点儿钱——再游几个国家——再实现梦想。
3
不贪婪,不乞求。
人一生需要狠多钱,但要让自己忙到不可承受的地步?那又有什么意思?对自己的欲望,局限于学习,进步,拥有能力,虽然像只蜗牛,慢且微小,但是每一步都是在大地上,很稳当,狠踏实。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享受生活,内心充足平静,不管年龄何多,保持着安然的心境以及未泯的激情,好好体验生命的乐趣才好。
喜欢印度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电影里的歌舞是那种热情美好的生命力,即使有些故事浪漫的太崇高,情节拖沓离谱的明显,但现实已难祈求经见那样的炽热,在艺术里享受感受一下又何妨?
生命的基调,应该还是坚强,乐观。
随着年龄增长,也应该越来越明白,越是亲近的人,越要小心去呵护,也应该越来越清楚,生命有限,不能浪费在无谓的人事物上面。
年轻时候的迷茫,焦躁,为情所困,在一句「不要老」年轻,都弥足珍贵的,该是好好体味这年纪的「揪心」才好。像《围城》里写的:那种情感追想起来也可怕,把人搅扰的做事吃饭睡觉都没有心思,一刻都不饶人,简直是神经病,真要不得!不过,生这种病有它的快乐,有时宁可再生一次病。像想一年来,心境老了许多,要心灵壮健的人才会生这种病。譬如大胖子才会脑充血,贫血营养不足的瘦子是不配的。像现在平平淡淡,情感在心上,不成为负担,这也顶好的,至少是顶舒服的。
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
又何止是感情一方面这样呢?
4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的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一千,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对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情弄得夫妇不欢,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的语言,一切蹄笑。】
深于一切语言,一切蹄笑。
只愿所有的妈妈不会老,所有的妈妈不会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