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宝上幼儿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同学、朋友的朋友圈里清一色都是类似下面这种内容:
因为,我也走上了这条路!
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卡”成了幼儿园小朋友家长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拿彤宝最近的日常打卡内容来说吧,有三字经、中文和英文简单自我介绍、某鱼APP英语绘本、好习惯养成……
有一天晚上,由于操作过程不熟悉,再加上打卡项目多,我和彤宝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家长互相询问打卡方法,前前后后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弄完。
打卡不仅限于朋友圈,还有需要拍视频发到群里的,也有需要在幼儿园APP内完成的。
“妈妈,我不想录!”
“就不说!”
孩子常常会不配合,免不了出现我吼她哭的现象。
其实我也有点小情绪:刚上小班的孩子就要天天做这些形式作业?
孩子的学习兴趣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形式化而磨灭?
孩子会不会出现过早的厌学情绪?
孩子会不会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录视频?
……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
另外,“打卡”的形式给家长带来了压迫感,还有可能就是打卡的内容不切实际或难实行。
那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这件事呢?
我给自己提了两个问题:
这些打卡行为对孩子有没有好处?
要不要和老师对着干?
幼儿园老师提出的各项打卡内容很多是基于“家园共建”,希望孩子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养成好习惯。
比方说早睡早起、按时就餐、多喝水、每日阅读等,本来很多就是需要在家完成的,老师只是更系统化地提出来,用“打卡”的形式督促家长执行而已。
这些习惯对孩子是有益的,如果没有“打卡”,有可能就是三天打鱼两天上网,而好习惯养成是需要连贯性的。
还有一类“打卡”是学习相关的,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自我介绍。
内容很简单:
中文是“大家好,我叫---,今年---岁,我喜欢---,谢谢大家!”
英文是“Hello,everyone,I’m---(名字),I’m---(年龄).”
开始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每天做自我介绍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老师每天会请两位小朋友在班上做自我介绍,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理解了一些,最起码锻炼了孩子的勇气,练习了说话思维的连贯性。
可以说,大多数幼儿园“打卡”的内容对孩子是有益处的。
那“打卡”被家长如此诟病,问题出在哪儿呢?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乖乖配合,有时候压根不理你那茬;有时候又状况频出,本来几分钟搞定的事情,却要耗时很久。
再加上有时候“打卡”内容过多,让家长不胜其烦。
那么,你会对老师的要求置之不理呢?我是做不到。
我会尽量配合老师完成“打卡”任务,一来克服自己“懒”的欲望,二来毕竟对孩子有一定益处,三来怕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另眼相待。
认真想完这两个问题后,也就不纠结了。
既然不能不“打卡”,还不如找一些平衡点。
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或者影响到睡觉时间,我会放弃打卡;
像《三字经》这类背诵的内容,孩子不愿意录视频,我就自己念几遍给她灌耳音。
偶尔不打卡老师不会说什么的。
那些需要App上操作的,也就需要几分钟,放平心态,不把它当成负担。
给孩子拍视频、拍照片尽量在自然状态下,不让孩子感觉到完任务的心态。
需要发朋友圈的,只选择对老师和自己可见。
总之,我会尽量完成老师安排的打卡任务,但不去勉强孩子,孩子完成有难度或实在不愿意就放弃。
其实,有的任务孩子是非常乐意去做的,比如每日阅读,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
孩子也爱听老师的表扬,当老师看了视频内容作出评价后,我会转述给她,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她的积极性。
孩子还会主动要求做任务 ,反正吧——孩子的心,海底的针,猜不透!哈哈……
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有教学任务,还有上面领导的各种要求,谁不想简单轻松一些呢?
拿彤宝的班主任来说吧,对每个孩子的打卡内容都要做出评价和建议,挺着个大肚子,常常晚上10点多了还在回复信息。
有的时候一早醒来就能看到她对昨晚没来得及评价的小朋友家长的回复。
这些占用的都是她下班的时间呀!
对幼儿园“打卡”任务,有时候还是会有一点情绪的,但我会尽量配合老师,不过会隔三差五偷个懒!
你今天给孩子“打卡”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