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滑到平庸” 或许是个伪命题
本来爬得好好的,却发现自己从“优秀”坠落到了“平庸”。
害怕落差感带来的自我怀疑是人之常情,
但是一个长久以来被忽视的问题是,
谁承诺了在求学的高峰上奋勇攀登,就不会在其他的维度上坠落呢?
究其根本,我们的社会和教育系统,对于“优秀”的定义和达成它的路径,实在是太狭窄了。
在人们的共识中,优秀其实就是应试教育的佼佼者,
是努力读书、勤奋吃苦,最终在争夺分数的体系里表现得更好的人。
我们的教育会把最好的奖赏给予这种“优秀”,却从来没有指出,
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并不足以让人一辈子都不会发现自己也有不行的时候。
几年前“读书无用论”曾甚嚣尘上,如今对“成绩优秀”的神化又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
除了向着这种优秀靠拢,我们无法自处。
许多人都意识到了这种缺失:
我们在学校里很难学到,有一天生活不再以分数为纲之后,该拿什么衡量自己,
也没有一种教育方式会费心教我们,平凡的生活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
人们只会看到,明明99%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但当下的价值判断越来越少珍视平凡,越来越多渲染平庸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
这两个词有区别吗?
或许在字典里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可是却在人们的评价里有着微妙的差别
—— 我们有时会称颂平凡中也有伟大的闪光,
因为它有着一种主动接受生活本质的坦然和从容,却决不会去肯定平庸,
因为它只代表着在比较中落于下风后不得不接受现实的不甘。
甚至在很多贩卖焦虑的语境里,一切的平凡都要被混淆为致命的“平庸”,
让人在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困惑里愈发找不到生活的支点。
从这个层面来说,人人都挂在嘴边的“接受自己的平庸”,
其实重点只是前四个字:接受自己。
《瑞克和莫蒂》有一集里,天才瑞克对他的聪明人女儿说:
“宇宙就是一头野兽,他以平庸的人为食,创造出无数的白痴只是为了吃掉他们。
聪明的人有机会爬到峰顶,骑在现实背上,
但现实会不停地试着把你甩下去,并且它最终会成功的。”
虽然我们都不是这个智商过人的聪明人,
可是又有谁不是在试图驾驭自己的这头“野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