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险乾阳

作者: 朋友来吧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9:44 被阅读7次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还记得2001年3月的时候,首次临行石屏鸭子坝村,时值桃梨花泛,如诗如画。同事王老师是当地人,在他的带引下,有幸邂逅了俗称的“石甄子”——一个自然形成的天坑。

            其时,我们一下就被“石甄子”震慑住了,和另处的天坑一样,它是雄、奇、险合一的,只是在石屏这样的地理地貌中,很稀有,几无别见,故觉得十分难得!

            惜乎那时没带相机,手机也是一个稀罕物,没有拍得照片,所以“石甄子”仅是短时的记忆。时光如梭,印记竟慢慢湮失了,但它的容貌一直在心底挥之不去,甚而越发强烈了。

                                    一

            2018年八月中旬,一直雨雨雨,终于在十五号这天,天放晴了。

            我一向喜欢雨,但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持续的雨让人觉得百无聊赖。推开门的时候,看见太阳高挂,一时心情有些腾挪,似乎有个声音也在牵引:  大好天气,时间也充裕,何不再去看看“石甄子”?

            心念一动,随即叫了还在假期的外甥随行,他也好奇。

            但是离上一次探视“石甄子”已经快二十年了,我只记得有这个地方,却忘记了路径。打电话给已经退休的王老师,他远行北京去看儿子了,电话里一时半会又说不清,只能靠我们自己寻找。

            这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不过,去鸭子坝村问询知道天坑的村民或路人不就得了?

      一路清静一路风景,我们骑摩托车从石屏城出发,沿着乾阳山的乡村水泥公路,行进了十四公里的时候,鸭子坝村在山弯处显现了。

            村子散落在乾阳山以北方向,掩映在葱郁的树林间,没有一丝黄土裸露,稻穗已经低头,有了泛黄的迹象,肥大的烤烟也即将收成。

            又是一个不错的年景!

            村人们田间地头的活暂时不太多,只等着挥汗如雨的场景再现,那是不久后的事。

            难得的休息时光呢!村子海拔较高,闷热的感觉一点也不明显,聚集聊天的人时不时地出现在巷头路脑,有的干脆赤着脚,惬意地讲着今年估计有多少收入。

            我们问询了一位在路边抽水烟筒的老伯,他也恰好知道“石甄子”的方位,说经常在那里附近放牛呢。我们觉得很庆幸。

            老伯有几分好奇和不解,觉得我们大老远地从城里来,就来看一眼“石甄子”,吃饱了撑得难受吗?我们笑了笑。

            谢过热心指路的老伯,我们在离村子一里许的路口停住了摩托,朝山上走。

            走向“石甄子”的山路是凸凹不平的,又陡,要骑摩托继续前行,已经不现实了!

            我们沿着石头山路走了一柱香的时间,终没有找到要去的地方,想再返村再作询问,又觉得不好意思,再说已经离村有些远。

            一路上灌木深厚,杂草丛生,我们的视线很窄,只好顺着“石甄子”的大致方位一直找,却一直没有得逞!

        (其实,我们已经路过“石甄子”了,却没发现,它躲藏得严严实实!)

            在山坡顶上兜了几个圈子,仍然未果,我们只好在路边守株待兔,等问路过的人。

            我们终于等到了一个骑三轮摩托车从地里赶回家的农人,他载着一车青包谷。

            在他的热心帮助下,我们也就走了不到五分钟的荆棘丛生的毛路,终于到了“石甄子”的边上。

            他反复叮嘱我们要小心,就走了。

                                      二

            我们终于可以再次细细地端详“石甄子”了,它顶部周围全部被栎树、灌木丛包裹住。多年前看见它的时候,周围还是栽烟,栽包谷的一片地,现在庄稼地已不存在,所以它成了杂树们的家园,人迹是委实不多的。

            现在终于知道了它为什么叫“石甄子”:    周围石壁天成,其状是圆柱体的,像一个嵌入大地的巨型甄子,它的顶部是直径五十米左右的不规则圆形,深度估计也不少于三十米吧,足有十层楼房高呢!

            所以,当地人把它取名为“石甄子”,是很形象的。

            我们站在坑顶俯视坑底,竟有些眩晕,脚有几分怯怯的发抖,不过还自我安慰地认为是刚才弓腰穿过树丛造成的,强装几分镇定。

            我们仔细地审视地形,寻找下到坑底的路径,既然前来了,不达底部,是心有不甘的。

            我们终于发现了下去的“路”,只是它细得怕人,它的入口基本是一个石孔,容不下大身躯的。

            舅舅外甥两个胡诌道,假如球星姚明来了,他是下不去的,除非用粗绳捆住坑顶的树杆,才能下去。这一点,我们比他强!

            说着这些,心理压力逐渐缓解了。

            我们鼓足勇气,一寸一寸地朝坑底挪,行进十分艰难,每下了一步,眼睛就得仔细审视周遭一次,手一定要抠准抠稳石隙,否则极可能遇有不测呢!

            二人一上一下,必须离得相对较远,一不小心会弄掉石块的,那样问题就大了!

            到得中途,石壁非常潮湿了,滴着水珠,显得阴冷。脚下是光溜溜的石头,石面上是潮湿的泥土,泥土上长着青苔,一不小心,后果堪忧。

            我们前进的难度显而易见!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像两只蚂蚁一般。

            我们终于无恙地到了坑底,才发现手和脚都在发抖着,脚下踩着的石块也发出和我们发抖频率一致的碰撞声!

            一会儿以后,我们的急促的心跳终于平缓了下来。

            石壁上的水滴,此伏彼起,纷纷滴落,各种植被贪婪地吸收着,水滴间或滴入衣领,有些冰凉。

            脚下是一堆乱石,石块上爬满着细细长长的常青藤,石缝间长出了肥壮婀娜的蕨菜,苔藓地衣一个劲地占领要地,吸收水分。

            树们也如常年待在闺房的宅女,长得纤细颀长,拼尽全力地争取阳光。

            树藤有的长得粗壮,有酒盅般粗细!藤本的植被不光爬满石壁,还顺势沿着树干生长,直如一条绿裙。树越显得窈窕了。

            这个“石甄子”把植物生灵们蒸得热热闹闹的,不分你我。

            突然,一只大黄鸟从石壁缝里飞出,张开的翅膀和我们的胳膊一般长,它停留在一棵树冠,有些傲然,还没等我们看清,一忽而向坑顶飞上去了,啼了一声,再看不见它的踪影。想来它是“石甄子”的一家之主呢!

            外甥忽然叫了一声:  “蛇!”旋即,蛇早钻入了石块中去了,他有点惊恐地说,只看见蛇尾,褐色,估量有一米吧。这个情况我们早有预料,还真的碰到了!但想想蛇也怕人,所以很快就释然了。

            这个天坑,容积甚巨,岩壁陡峭而圈闭,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着吧?最底部的岩石缝隙很大,可容纳得了人的身体,只是看不见流水的踪迹,或者地下河道已迁移了吧?

            它是一种大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

                                  三

            我们尽情享受了“石甄子”的清新宁静,胡乱猜想着它的形成时间,奇怪地想这么大的一片山岭,为何独独仅有此处形成天坑?是彗星撞击而成的吗?

            乾阳山倒是有喀斯特溶洞,也就是现在的景观庙宇,但它只是一个溶洞,不是天坑!

            疑问频迭,却莫衷一是,天坑的知识很有限,我们只能主观想象,再深一点,就无能为力了。

            返回的路仍然沿袭着来的时候,无非这一次是向上爬;  艰难再现了,但我们已经熟悉情况,所以比下来坑底的时候稍稍容易了一点。

            碗口般大的坑顶天空越来越大了,我们爬得很准很稳很实,没有一丝意外。

            为这个险境寻迹而来,我们再次认识感悟了生活的意义。

            当从“石甄子”里爬出来的时候,我们仿佛有了一种蜕变。

            这个甄子,用它的雄奇险做燃料,把我们很实在地蒸了一回,让我们的心境一下开阔了许多。

            我们浑身酸痛,躺在坑顶的草坪上,看着天空,恍如隔世,一只蜻蜓从头顶飞过。

            我们累并快乐着,就如病了一场以后,身体终于痊愈了一般。

            心念朝前,不忘初心,生命的意义即使再平凡,也是不寻常的。

            生活的内容也很丰富,人生之路,只要认准了,就稳稳当当地走。

            稳,当为活在世间的第一要务吧!

            稳字能使我们多了从容,少了怯懦,多了成熟,少了肤浅,多了专注,少了浮躁。

            寻险乾阳山,算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印记吧。

            “石甄子”现在仍然是原始的,它奇特的地貌,险峻的容颜,知道的外人应该还不多,如果喜欢险域,它无疑是值得一去的。

            它没有任何的人工雕琢,它还是一个自然界的“世外桃源”。若有心,尽可以去好好体验一把,感受一番大自然的朴素与精深。

    (原创文字,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险乾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o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