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讲座,还是有点不安。最担心的是让大家感觉花了时间却没收获。今天,我准备的,跟课堂教学没什么关系,但确实是我认为自己这几年工作,非常非常有意义的心得。
先教心,次之以理法艺术。这句话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练将或问》中提出的。
原文:
或曰:子所論著十餘卷,皆教兵之法也,將則何先?
戚子曰:先教心,次之以理法藝術。
司艳平老师说:小戴读书广博。
戚继光的戚家军很厉害,戚继光写了很多关于练兵的书。有人问他,训练士兵您写了很多书,那对于训练将才,什么条件放在最先?
戚继光认为先教心的理由是:“彼機警多才之徒,或巧為身謀,或名習禍福,用以濟私,且恃其足以資緩急,臨枹鼓時,先 (占見)利害,復能顛倒是非,必不用命。我之感化不能入,我之號令不見信,我之威嚴不足畏,而駕馭之道始窮矣。雖良、平之智,何所賴?”(那本书都是繁体字,我就这样输入吧)。
通俗点说,用人之道,诚为先。
胡金辉老师说:通俗点说,用人之道,诚为先。
那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教育,何为先?大形势下,应该是成绩(尽管我们口头上可能都不承认)
两个多月前,我一个好几年没联系的同学(南开大学心理学硕士)打我电话,说自己亲人想不开从楼上跳下来结束了自己。名牌大学毕业,电视台工作。网络发达了,类似此类的报道,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些受过所谓高等教育的人,到底怎么了? 他们的家人可怜,他们自己也是可怜的,至少他们内心很痛苦。教育,能不能为更多这样的人,做些什么?
胡金辉老师说:我觉得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型品格。应试也可以培养,只要眼中有人。
司艳平老师说:培养孩子坚韧、豁达、强大的内心,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必须是这样,首先要学会做人。我们常说的做人,应该不只是物种意义上的人。否则,不用学,便是人。
枫荻说:师傅说,教育就是为了教一个人如何独立。
我们的教育,父母、老师,都是为学生好,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把书念好,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考出好成绩,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人生的追求,就该是没有止境的。(似乎没有问题,但真是这样吗?)
李雪兰老师说:有问题,而且很大。
常利菊老师说:成绩在,人没了。
插叙一些我的经历:
2010年,受南怀瑾老师影响,我开始读《大学》。这部书,许多人读过,但我这样一直坚持朗读的应该不多。读书初期,为了快速理解,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以致读了五六年我依然觉得这部作品最经典最核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中这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金庸先生《神雕侠侣》中,杨过在桃花岛读的这段。
潘佳梅老师说:师傅说过:热爱生命,超越自我!
受参考影响,读出来的,不一定是对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老师没有给我介绍这篇文章的一个字,就叫我坚持读。只说,这部书,你可以读一辈子。
虽然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依然坚持老师的教诲:不论谁的注解,可以读,但不要迷信。坚持自己读,我做到了。近几年,我的注意力转向了开篇第一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周忠玉老师说:坚持五六年朗读大学,了不起啊!
九年了,读五六年时的理解,现在自己推翻了。
卢望军老师说:人好了,课就好了;,学生也一样,人好了,其他状态就好了。
王君老师说:虽然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依然坚持老师的教诲:不论谁的注解,可以读,但不要迷信。坚持自己读,我做到了。近几年,我的注意力转向了开篇第一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种读书意识非常重要。
我觉着《大学》的智慧核心,是“止于至善”。
我们常说,学庸大义。《大学》和《中庸》常相提并论。《中庸》:过犹不及,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止于至善”是相合的。
胡金辉老师说:读出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读书人,心系家国天下没有错,但即便如此,也要明 止于至善 之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是让所有人都去治国平天下,有的人齐家就行,甚至有的人修身就够了。也就是说,我们读《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解:“哪里需要那么多人治国平天下,乱套啦!各自齐好各自的家,修好各自的身!不要你治乱,别来捣乱就行!”
各自止于各自的至善。
卢望军老师说:高声诵读,以昌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攀峰读书的感觉一定很好,是风景。我在一本书里面看到,古代的家,其实和国是一样的意思,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家庭的家。
常利菊老师说:管理好自己,做自己的王;管理班里也和管理国家的道理相同。
就像我们做老师的,做好老师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在课堂上妄议政治
潘佳梅老师说:说实话,我也读了很多遍《学庸论语》,没有什么体会,一定没有读到心里,功夫没到家。
虽然顾炎武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这跟止于至善并不矛盾。匹夫之责、士大夫之责、天子之责,是不一样的。
是的,如果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领域,可以更加专业,却放弃了学习成长机会,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也不是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明确自己的追求,坚定自己的方向,前行的路上,不要看见什么都想要,世间的美好,哪能全让我们给占了。想明白这一点,就心安了。
卢望军老师说:妄议论政治首先是危险的,对自己来说;其次是可笑的,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很小,视野很窄,我们所理解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往往以偏概全了。而我们往往还把这个以偏概全得出的错误结论,当做真理教给学生,这样贻害无穷的。
望军姐,太对了。没有在这个高度,就看不到这个高度所能看到的。
司艳平老师说:也是得继续自我的追求,不断超越自己;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隅;望军分析极有道理;好喜欢这幅图![玫瑰][玫瑰][玫瑰]
青春语文戴攀峰老师讲座《先教心,次之以理法艺术》笔记《大学》还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这句大白话是:鸟都知止,人难道还不如鸟吗?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不同的角色,都该有其底线。为君不仁,为臣不敬,为子不孝,为父不慈,与国人交而不信,有才何用!我也问自己:教育,该如何止于至善?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止于至善,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至善的区域。
教育的止于至善,进与退,都该有其底线。
(继续插叙)我刚工作的时候,一次会上谈到男女生早恋的问题。有个老师发言:“我们一直在杜绝早恋,但早恋却一直存在。请问校长,对于男女生问题,我们最后的底线是什么?”当时一阵哄笑之后,所有老师都安静了,目光都投向校长,期待他的发言。所有人都知道,这位老师并非无中生有哗众取宠。我们老校长沉思很久,摘下眼镜擦了擦,说:“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觉得底线是不能把孩子生下来。”没有人笑。我感受到了校长言语中的诚恳和无奈。
想提升,去读书。还得看每个人怎么理解“提升”二字。
圣贤的经典,一本就够读一辈子的。
我就《大学》啃了9年了,我会继续读。
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怀揣着梦想,都是希望自己教的学生品学兼优、体育出色,有着非同寻常的班级凝聚力、集体荣誉感。但是只要考核排名比较,就一定存在着“优劣”。真正了不起的人物,不是学习如何处于顺境,而是逆境。
鲁迅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 惨淡的人生。
师父有时会在群里,说有不知名的老师,工作状态不大好,来信了,让师兄师姐们一起鼓励关怀一下老师。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来信的老师。
我刚工作的学校,是宁波滨海学校,当地非常好非常好的学校,成绩自然是县里遥遥领先的。
带完一届学生,我去了乡下。如果,对比的话,来信的老师应该比我幸运。
现在我们县科学成绩教得最好的张老师,学生用带来的铁管,从背后给他后颈来了一棍。现在已调到城区的副校长(我去的那年他调离),就在最后一个年头,学生敢主动跟他动手,并招呼班里人帮忙,还真冲上来几个男生,老师在上面讲课,一个学生带来的刀就插进了前排一个学生的背了(我去的时候他们还没毕业,我还给他们上过课)。跟我同一年调离的一位男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就主动跟他动手了。校长开会的时候说,男老师不要提早离开学校,能不请假就不要请假,以免一些突发状况,我们要保证学校老师的安全。而我们接手的这一届的新初一学生,小学时有名气的“大咖”全在我班里。
小竹石老师说:每次开学前都决心做最好的老师,德为先,可在学校教着教着就成了分数为先,德次之。
我就到了这个学校。对于这批学生,我是极用心地去教育的。而不论做了什么,各项考核倒数第一。老师们口中,这个班的学生都有两点不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什么样的辞藻来形容我的内心感受呢?——再牛逼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忧伤。
司艳平老师说:你的经历像在上演无间道,教孩子们做人太重要了。
现在我已经离开了,到了新的学校,一切都非常好。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原先的学校,也是鸟语花香,书声琅琅。黑社会风气,就自我们那一届,彻底没了。但是那一届,中考很差。
周忠玉老师说:思考过是为什么吗?
德育,自然是付出的。成绩,自然是舍给德育了,绩效扣完了。但是和学生,到现在还是亲切的。
自习课被我占光了。我就给他们读经典,讲故事。再要他们每天读,早晚读;任课老师,杀我的心都有了。
海的波文:扭转了思想,成长就不远了,即使眼前没有好成绩!
潘佳梅老师说:有个性的戴老师,坚守自己的内心,佩服你!
三本经典:《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大学》。
周忠玉老师说:育人,真的是德育先行。如果我们不走进学生的心,讲课再好也没人听。小戴兄弟做的榜样好[强]。
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既不是一味的应试教育,也不是随个人喜好,对学生进行“天人合一”、“四大皆空”的教育。一般来讲,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教育,可以有个性,但目的是一样的,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当下社会生活,也为了我们的世界更和谐美好。
“一般来讲,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把这句话再拎出来一次,任何当下,适应社会背景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教育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学生考进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只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而不是追求人生价值的目标。
并不是每一个时期的人,都是热衷于考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的。
石忠冕老师说:对,而很多家长搞错了;或者是用教育做利益的人带动的;你的想法做法让我想起了《死亡诗社》。
我父母那一辈人,成绩最好的是不愿意去读一中考大学,他们都读中专。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接下来六七十年代,我们都知道,这个矛盾没有解决。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大家只想早点有收入,解决温饱生存。
司艳平老师说:你是在教给孩子们生命的终极意义,这需要方法,更需要勇气。
我爸妈那个年代,就是物质的,是生活必须的物质。没有什么精神文明的追求,甚至没有这个概念。
我说的是他们小时候。1979年,9月25日-28日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叶剑英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次讲话首次提出了精神文明。
王君老师说:小戴做的是精神唤醒的工作[强][强]。
但当时,因为吃饭生存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哪怕是到了80年代,虽然有《西游记》这样优秀的影视作品,但是大环境并没有真正形成,通过现在的专访栏目,我们也得知当初剧组是无比艰辛的。直到90年代,伟大的袁隆平让百姓吃饱饭之后,大众才对精神追求越来越有要求。本山叔、丹丹姨,张国立、邓婕夫妻搭档的走红是顺势而红,影视传媒专业火起。
周忠玉老师说:对,绩效拿出是小事,可是实绩不好,领导同事唾沫淹死人。小戴坚持需要不一般的勇气。
影视传媒,在以前想有出路,不存在的。
2001年,中国加入WTO,做外贸的,真是傻子都赚钱。于是,相关的专业,又红了……
潘佳梅老师说:我天天领孩子读诗,有时候都有各种小压力,应试的,什么的都有[调皮]。
如今,我们的学生合适是什么方向,依然要立足于国情。我这些观点,不是想象出来的。我把党的十九大、十八大、十七大……八大……报告都读了。
周忠玉老师说:@潘佳梅 ,了不起,继续坚持!我是带着学生坚持读书坚持写笔记与语文课堂实录。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呲牙]。
师父,我就是在那个学校时,想知道教育到底是什么东西。抑郁了,才去读的这些东西, 这些文件报告,都是实实在在的。
我把十八大中,关于教育的文字,分条发进来吧:
1.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现在发十九大的:
1.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3.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习总的发言,既体现当下教育现状,又指明方向。
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教育现状:
1.德育重视程度不够
2.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客观存在。
3.教育结构不合理,尤其对职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
4.教师地位不够高,教师队伍不够强。
王君老师说:你经历的是艰难的心灵寻找历程,教育的意义的寻找过程[强][强],真理探寻。
实在的很,只是我们没有耐心去看。全部的报告,方方面面都反映出现在的问题,没有任何回避。经济政治民生各方面如此。
周忠玉老师说:所以,习总书记抓教育,决心很大。
基于现状,其实改革早已大刀阔斧进行了,我一直在关注。
陈晓东老师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寻找到自己,帮助学生找到他们自己。
大学毕业生每年一大波一大波出来,但是人才结构出现严重问题,有专业能力的本科生、研究生,不会从事一线生产,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从事技术的工作人员,理解不了理论知识。
常利菊老师说:学习,埋头搞教育的时候,也得明确方向。
国家对高校进行改革,研究生已经分类,学术型研究生与应用型研究生。应用型研究生,就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与生产方向的,读起来也相对简单很多,而且好就业,高薪水。
可现在依然很多老师和家长一样,还在跟学生说,你再不努力就要去职高了,读了职高,你的人生就完了,这是完全不对的。
王君老师说:小戴是一个抬头看天的人,忧国忧民;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我们国家不改变对职高的看法。教育是会走进死胡同;现在对教育标准的评价实在太单一了,只适合大部分适合考试的孩子。
读职高的学生怎么了,哪怕职高都没念完的学生,人生也不会完的,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该祝福他们。
能不能考出好的文化课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并非成绩不好的孩子,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反之,他们才是真正需要老师教育的群体。他们的可教育性,才是教育存在的意义。
升学两条路线,一、普高、本科、研究生,方向是科研,难的要死。只需要少数精英。
二、多数人的路线应该是:职高、应用型本科、应用型研究生,简单很多,只要知道原理,会用就行。只要会用,甚至不知道原理都可以。
那我现在要说先教心了;其实大家前面就说到了。
我们教育该坚守的最后底线了——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老师要坚守的底线,应该教每一个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不仅仅把这个道理告诉学生,更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引导感化学生。
王君老师说:这就是我的观点。[拥抱][拥抱][太阳]
这也是教学生的第一步,一个不热爱生命,不热爱生活的人,他们的成绩,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绩效。
李红玲:聆听小戴老师讲座,醍醐灌顶,高远,深刻,立德树人,大情怀![强][强][强][强]聆听小戴老师讲座,醍醐灌顶,高远,深刻,立德树人,大情怀![强][强][强][强]
俞春霞老师说:是啊,美术老师教出的学生语文成绩比正规语文老师教的高,可是语文老师最不能在分数面前迷失自我。我们更要有一份担当。
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基础上,再教学生正。好办很多,随便讲些小故事,就能哈哈大笑,笑得像个孩子。
如果老师们有想法,可以跟我交流的。
非鱼:顶礼膜拜,初一开始也是每天代领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初二读《道德经》《孝经》。其实我不知我为什么这样做,只是作为班主任为了好管理,让前辈们见笑了[捂脸]。
俞春霞老师说:校长最喜欢会考分的老师,而我们更要清楚我们自己的底线。有时候想想,我们该为学生抵挡一些什么为什么每节都有忧郁症的学生;新时代需要新型的关注学生心灵的语文课应运而生。当然每个学科都应该渗透人本思想,真正做良心教育。
执行了七年,记录了七年。
李红玲老师说:教来教去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老师永葆童心,才能教出孩子般的学生!是啊,我现在越来越关注那些上课不会听课的孩子了,看着他们不听课的状态真是可怜,而可怜的孩子背后总有一对不负责任的父母!是的,不用细问,只要上课不听课的孩子,背后都是家庭教育在作怪
打着严厉为孩子的名头,宣泄生活的不如意居多。
赞同!城镇发展中,家庭教育也薄弱,本来应该是个孩子,却不像个孩子。
石忠冕老师说:不是心理疾病,而是心理的问题。很多家庭教育都出在此;心理教育应该开设,让人们了解自己 了解他人。
常利菊老师说: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是一群问题家长。
石忠冕老师说:小兄弟,大智慧!今晚受益良多,不一样的视角,一样的赤子之心。
熊幸老师说:坚持这样做需要底气和勇气啊!
俞春霞老师说:但是,做教师的要有爱,是必须的。
李红玲老师说:校长总关心分数,很多孩子被迫早早坐在教室里,其实心不在焉,校长纳闷,孩子怎么不学习?他哪里知道,孩子对抗的根本不是校长而是家长!今天听小戴老师的讲座,真是深有感触!如果让家长们也听听,我们的课堂就有救了[捂脸][捂脸]。
周忠玉老师说:你也在唤醒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教育之心。还要永葆童心!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第一次做讲座,硬着头皮上的。肤浅是肤浅了一点,但我觉得这就像课堂的教学目标一样重要。
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