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温《资治通鉴》,翻到了这么一段话: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这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段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马克思主义学派说,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别人,与时俱进地看到事物的变化和成长;
铁杵磨针派说,人的改变,其实是很快的。只要潜心钻研,突破只在一瞬间。文中三日,当然并不是指三天。但有时只要全力以赴,甚至不需三天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改变;
鸡血疗法派说,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勇于超越自我。学习使我们不断地成长,学习使我们不断进步!
我想低声的说进步快那是因为起点低啊,学了一点点,给人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亦或者说人们会对你刮目相看,是因为你的表现超出了别人对你的预期。当突然拿出今非昔比的表现,自然能欣赏到对方惊掉下巴的瞬间。
简而言之,别人评价你做的每一件事,很大程度源于你做这件事之前,别人对你的心理预期。如果你的表现超越别人对你的期望,就会赢得对方的好评,我称之为正期望差。如果你经常有正期望差的表现,自然在大家心中评价越来越高。
中国人自古重视信用,“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口言之,身必行之”,讲的都是给予别人高期望值,然后调动一切资源去实现诺言的故事。一旦无法实现,将会构成负期望差,形成别人对你的失望情绪。这并非理想的人际交往方法。
理想的做法是控制对方的期望值,构建正的期望差。当别人求你帮忙的时候,按你的能力,你可以拿出80分的帮助。但你当面承诺的时候只承诺60分,别人自然会按60分的标准来预期你。当你实际上拿出80分的贡献值时,别人一定会感激涕零的。
坏人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就对他的看法大为改变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人对坏人有任何预期,大家下意识假定坏人是无法提供任何有益处的事情的。当坏人突然提供了一次价值,坏人的做法超出了我们对他的预期,在正期望差的作用下,我们会认为他是高尚的。同样,经常做好事的人,如果做了一件坏事,我们就会说他是伪君子。
情场浪子回头后能获得无数赞誉,老好人一旦被发现有不老实的苗头就立即被打入深渊,是同样的道理。大家预期浪子对待感情,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老好人对待感情,一生一世,与伊人相濡以沫,一旦二者表现出与大家预期不一致的地方,正/负期望差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对于别人期望的管理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当,能减少人际交往中的误解,提高互信度。职场新人刚进入一个团队时,如果着急表现自己,将自己所有的杀手锏全部展示,会导致周围人对你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最后当你无法胜任别人对你的高期望值时,抛物线就进入下降轨道了。
我们要学会控制周围人对你的期望值,压抑自己的表现欲与虚荣心,从容的构建正期望差。承诺事情要低于自己的能力,做出的事情要超出别人的预期,这样才能提升你在对方心中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