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跟一亲戚聊天,谈话期间他问了我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为什么不会老家生活工作呢?
亲戚说,家里这几年发展十分快,如果在家附近找份工作,吃穿用基本不需要太操心,为什么非要拼死拼活的留在上海,挤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区上班,房价还这么高?
虽然我记不得我当时是如何搪塞回答了。挂完电话,我细想了下我为什么不回去,下面是我的三版回答。
文艺青年版:在这里有与世界的连接感
大学时一门课期中要开一场模拟拍卖会,当时我负责起草了活动策划。为了高逼格,随手找了一古董瓶做了封面图,老师看完直夸赞我眼光好,但我却一脸懵逼。
后来我在上海博物馆瓷器馆见到了它的真身,知道了它的全名叫《粉彩福寿双全蟠桃纹橄榄瓶》,了解了瓶子背后的爱国人士捐赠的故事。如此近距离的看到雍正时期的宝物,回忆起之前的种种联系,禁不住感慨万千。
我现在住的地方叫做五角场,周边的路名都很有意思,大多以"国"“民”“政”“府”为开头。后来在当代艺术博物馆看到一个名为《市民都会——上海:现代城市主义的样本》的展览,才知道历史上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大上海计划”。展览的图片既熟悉又陌生,打破历史的尘封波澜壮阔地向我滚来。后来每当我夜跑步经过这些建筑时, 我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仿佛他们都曾是我的旧时好友 。
记得在外滩总部培训时,讲解行史的姐姐跟我们说,我们地下就是就是当年的远东第一金库,现在仍在使用。后来当我读到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时里面国军小兵搬运黄金的情节,真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世事沧桑疏忽而过。
前段时间看到keso关于土豆网的回忆文章,回忆起跟好友提溜这几罐啤酒爬上苏荷青旅的楼顶看到土豆涂鸦的场景,那时土豆已被收购,而我们也快毕业,让人想起北岛的诗: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 杯子碰到一起 /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普通青年版:在这里有我的青春
这里有我大学四年的回忆,自己时不时会回母校看看,也不呼朋唤友,就在丽娃河边上走一走,内心就立刻安宁了。要是再去老陆那里蹭个课,顿时感觉学富五车,日进斗金。
这里有我毕业后苦逼坑爹的租房经历,迷茫纠结的职场生活。回头看,那些事都如过眼烟云。这些回忆都成为我生命中的烙印,想要割舍真的很难。
屌丝青年版:在这里我能大隐隐于市
虽然离家不远,但是在这里有一定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让我感到放松,让我不再精神紧绷地考虑这样的做是否符合别人的意愿。
在这里有两大法宝让我大隐隐于市-----穷、单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