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奶奶是位特别能吃苦的老人家,毕竟活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能吃苦也是一种技能。
记得我还在念小学的时候,爸妈每天早出晚归地挣钱养家,于是接我和比我小一岁的 @妹妹lxj 放学的任务就落在了奶奶可靠的肩膀上,往回大致推算了一下,大概就是在1995到2001年这个区间里,当然随着慢慢长大,大概在四年级还是五年级开始就自己骑自行车上学了,我还是很懂事的,知道奶奶辛苦。
从小在上海出生成长,出生的时候差10个月就是90后了,当时国家的GDP还较低,人均收入也不高,从爸妈每天给的零花钱就能反应出来,经常性的不给或者几天才施舍个1块钱是见怪不怪了,通货膨胀也没那么厉害,1块钱对我这个普通家庭的小学生来说蛮多了。念的是镇上的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大概也就3-4个班级吧,作为一个郊区的镇中心小学来讲,已经算不错了吧,教学条件跟市区的是没法相比的。
学校周围有一圈靠他发家致富的小店,卖什么的都有,文具、贴纸、抽奖纸牌、吃的等等,应有尽有,印象中有学校正门的杂货店、斜对面的玩具店、侧门的食品店。
奶奶每天接我们放学的时候,就会等在靠近学校侧门的马路边上,骑着三轮车,和许多接孩子的家长一样等候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虽然学校不大,但在镇上算是最大的一所公立小学,所以每到放学时,来自各地接孩子的家长总会把路堵的水泄不通,那种场景大家应该很容易想象,然后大门口的保安就会尝试维持秩序,虽然往往都没效果,保安印象中都是很凶悍的,有点都不亲民的,记不清当时的保安是什么样子的了。
叮铃铃叮铃铃。。。
长达半分钟之久的铃声响彻整个校园,各个班级的门口总会有那么几个奔着跑着冲出教室的男同学,我背着书包走出学校寻觅奶奶的身影,经常就可以在食品店外找到,然后等 @妹妹lxj 出来后,我们就会缠着奶奶给买包子吃。
当时的包子铺,就位于食品店外,不过它占据着非常有利的转角,经过的人非常多。蒸笼一个个的堆叠在一起,散发出诱人的肉香和一阵阵的白色蒸汽,吸引着更多的人流驻足停留,清晰的记得一个肉包只要5毛,皮薄肉多,最最好吃的当之无愧是里面的肉馅,然后就是肉和面接触的那个表面,占着肉汁的那一层特别的美味。
每天放学后最期待的就是吃香喷喷的肉包子,两人坐在三轮车里享用美味,奶奶在前面不紧不慢地骑着回家,我们在三轮车里坐着吃包子,但小时候总是很调皮的嘛,啃完包子后,会让奶奶下车,我和妹妹抢着骑三轮车,已经记不起当时奶奶是坐在车里还是在后面走着跟着我们,年级虽小,但我们还是会照顾奶奶年级大,骑我们两个应该还是挺累的把,好歹两个小兔崽子加起来也不轻啊。
奶奶很瘦,年纪越大就越瘦,而我恩奶也就是外婆就很有福相的胖胖的,这一定是褒义词拉,他们两个站在一块的时候这个画面对比特别明显。
如果我会素描,好想把脑海里的这副场景立刻描绘下来,越温馨越好,可惜我没艺术细胞,更没有画画天赋。
最后附上奶奶的80岁生日小聚时候拍的照片
奶奶80岁生日Posted on #简书 @奶奶 @妹妹lxj By Daniel Zhu Using Letterspac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