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什么?
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中提到“焦虑是一种半隐半现的恐惧:人在心里感到害怕,但是却无法自由地将其释放出来。焦虑是一种折中的妥协:既不是恐惧情绪的纯粹爆发,也不是毫无担心的泰然状态。”
我是个焦虑的人,自从生了娃,这种焦虑状况有增无减,但是看看周围的妈妈们,又有几个不是呢?社会上各种幼教机构、培训结构无一不是准确抓住父母的焦虑并无限放大,越火的机构在制造焦虑方面越拿手。
育儿过程里,我曾经多次陷入深深的“焦虑”中,那种感觉特别不想回忆。心悬在半空,扑通扑通的心跳在大脑中回荡,脑子被这噪声搅得不得安宁,下意识地高速运转起来,越转越快,越转越快直至形成“旋涡”,你就这样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被推进旋涡快速沉沦。你想深深的吸一口气缓解这种恼人的状况,却发现嗓眼被堵住了,连呼吸也不能顺畅。处在“焦虑”旋涡中心的人,像是一点就着的爆竹,更像是个失足入海紧紧抓住手边一根浮木无助求生的溺水者。
如若控制不好“焦虑”的情绪,那真是“伤人伤己”的两败俱伤。去年我有幸读了科恩的《游戏力》这本书,书里提到很多观点对于教育引导孩子特别有帮助,但是由于我属于焦虑体质,读了这书之后反而加重了我的焦虑感,那段时间我甚至有些神经质。书中提到孩子的胆小是因为大人们的过度保护,而大人的过度保护造成了孩子的焦虑,这种焦虑会让孩子的思维和行为失去灵活性,表现出“完美主义”、“不愿尝试新事物”、“犹豫不决”、“做事拖拉”……看完这些,我整个人有些崩溃,上面写的每一条似乎都是我家女儿的复刻。“怎么会这样?!”我心中发出不下三遍的呐喊,大脑快速搜寻原因,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我开始怪罪我妈,觉得是她给娃灌输了太多“不可以”,导致了孩子失去活泼的天性;我开始责怪老公,在为数不多的交流中,“小心!”成了最高频的词……看着眼前这个我觉得有“焦虑”症状的娃,心中隐隐作痛。
从此之后,家庭的和谐氛围被打破,我妈不许什么,我偏要娃做什么,争执自然不可避免。在把家里折腾的鸡犬不宁、把自己折腾得劳累不堪之后,我意识到其实生活本平静,是我的过度焦虑把生活给颠倒了。我决定驱散这种“焦虑”的阴霾,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放下,然后理性地寻找解决方式”。
首先我要正视我妈对孩子的“爱”。我不得不承认因为她的爱护,孩子的身体健康结实,几乎没生过病,生活上可谓照顾的细致周到。和我妈的正面冲突,既否定了她的全部功劳,也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既然我无法掌控,那就选择“闭上眼”、“闭上嘴”;接着我把力用到我可以掌控的部分,当我带着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我鼓励她玩危险的项目,我允许她满地打滚……一段时间过去,孩子出现了变化。她开始跟着男孩爬高上低,开始玩着各种破坏的小把戏,每天会拖着摔破的裤子回家……一边是精力满满的娃,一边是抱怨不断的妈,此刻,我心里却乐开了花。
当我意识到“焦虑”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当我知道无法完全放下“焦虑”,我决定选择正视它,并且拥抱它。
“焦虑”,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愿将自己沉浸其中,却不愿意想办法脱身。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如何想办法跳脱“焦虑”的局促,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焦虑的原因。之所以产生焦虑,大多数人是因为对自己的能力预估不足,导致对人对事做出负面评价的占比较大,悲观情绪占了上风。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视野问题,所谓“一叶障目”,正是因为不能看清全貌,偏差的理解导致偏差的行为,进而产生了焦虑。
焦虑源于不自信。
回忆一下我们经常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焦虑,就我个人而言,上学的时候,每逢考试必焦虑,担心考不好;毕业论文答辩的前夜,因为得知答辩组里有个特别难缠的教授,即使做好了迎接各种“子弹”的准备还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工作之后,每逢遇到新项目就焦虑,因为担心项目的未来及目标是否能达到预想中的结果;没有项目做的时候也焦虑,感觉自己成了“废人”……一次次的实践证明,我在“杞人忧天”。我可以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奖学金,我可以顺利通过研究生毕业论文,我可以工作得很出色,但是我依然会再次陷入焦虑中。
当我们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时,就注定了只能活在“我不能”的负面情绪中。幸运的是,这种“我不能”的情绪并没有淹没我,而是激励我加倍努力。
焦虑源于狭隘的视野。
“视野”决定了看问题的角度和做事的行为。焦虑的人往往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境地。有一次朋友跟我提一个项目,我觉得可行性太低,就这个问题我跟老公进行了一场交流。我抱怨了一大堆之后,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就问老公:“为什么我每次看到的都是问题?”老公直接丢了一句话给我:“你从2楼往下看,也许满地垃圾;如果你从80楼往下看,都是美景;你要是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是不是更美丽!没有高度,看到的才都是问题,没有格局,看到都是鸡毛蒜皮。”这句话很好的指出了一个人视野的重要性。
李欣频说,提升视野的灵性关键点在于“智慧的高度”。我想这个智慧是指见识的广度和知识的深度。
如何突破?——戒不掉的“焦虑”,就请拥抱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焦虑”也不例外。深陷其中的人,如果不及时引导,可能会发展成一种病态;而适度的“焦虑”,能驱使我们避开危险,积极行动,使身心达到最佳的状态。我们既不需要谈“焦虑”色变,也没必要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如果焦虑“戒不掉”,就请笑着面对拥抱它,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1)拥抱“焦虑”,请先提升视野
曾经有个经典的故事:有个老人拥有一匹很美的马,国王想跟他买,他却不卖;没多久他的马被偷了,大家都笑他傻,他却很乐观地等待后续发展;马在十五天后,带了十二匹马回来,所有人都恭喜他,他也不盲目乐观,果然他儿子因驯一匹野马而摔断了腿;当大家开始同情他时,十五天后发生了战争,所有的男丁都要上战场打仗,只有这位残障的儿子得以留在老父身边。
这就是著名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如果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去急着下定论,而是能看到两面性,以及背后的寓意,视野广了,“焦虑”自然少了。
就目前而言,提升视野的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
(2)拥抱“焦虑”,培养“玩家心态”
“焦虑”的人,是特别注重安全体验的人,他们往往墨守成规,害怕将自己丢出原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局日益剧烈,昨天的赢家可能是明天的输家。怕输的人,抗拒改变,但是却无法改变周遭快速变化的环境,当被生活的洪流追赶着逃离的时候,那种手足无措的落荒而逃才是最难堪的。
在社会发展加速的今天,我们必须改成玩家的心态,“生命一旦变为过程,赢和输,成功和失败就没有分别了。”“焦虑”,因为太看重结局,如果结局已经不重要,那我们还有什么好焦虑的呢?
“焦虑”,像看不见的风暴,袭击着你我,当我们畏缩的时候,会被它吞噬;当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时,将会体验一种破风前进的快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