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下午,参加完公司里举行的新产品发布活动,看太阳还在天空懒洋洋地露着笑脸,我便悄悄地从人群中溜了出来,不为别的,只是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
离开了喧嚣,一个人走在河边小路,一个人望河水静静的流淌,一个人看路边落叶的树,一个人追赶夕阳的脚步。一个人的独处与店面众人聚集的活跃氛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是热闹后的落寞吗?不,至少我不这么认为,相反,我更觉得此时的独处有种富足感,从别人的安排和繁琐的事务中抽身出来,世界完全属于自己的了。
周国平说,独处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一种能力?那么,独处到底要给予我怎样的感受呢?
小河边的路被红色的木条铺设成了栈道,脚踩上去发出咯咯的声音,慢慢走声音是柔柔的,急急走声音是脆脆的,因木板的材质一样大小形状一样,发出声音的厚重感也是一样的。“咯咯,咯咯”,我一个人悠然漫步,竟然听到一首舒缓的旋律,独享这首曲子,任凭心情游走思绪飘渺。
声音,回想平日身边的声音:那些随时响起的电话铃、突然弹出的互联网广告、不断来敲门的快递员、肆意鸣笛的临街车、铿锵有力的作业坊、周边喧闹的人群......在宝贵而稀少的独处时间,总有这些无孔不入的声音干扰着想要放飞的自己。当然,除了外界的干扰,在这个充满了竞争和躁动的社会里,我们的确主动地放弃了独处的时间,而是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迎合、去融入别人的世界,那个喜爱与自己内心对话的声音,早已模糊得听不清楚了。
“咯,咯,咯,咯”,我依然在栈道上行走,抬脚、放下,轻轻演绎着这特别的步调,脚掌可以随意落在木板上,不用担心是否选对了音符,更不用担心哗众取宠的效果,整个人忽而轻盈起来了。“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此时可以真实地体味《荷塘月色》里的朱自清先生,“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要独处就要面对孤独,你害怕孤独吗?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灵魂,所以人生的旅途本是孤独的,孤独应该是常态,面对孤独也应该形成习惯。当然,如果真的害怕孤独也是可以理解的。有的时候,当我们的内心世界还不那么丰富,自信需要靠外界支撑,就会害怕没有陪伴,因为没有朋友或者不被别人接受,内心的期待遭到冷落就会特别难受。但是,当我们学会了一个人读书、一个人思考问题、一个人去大自然中走走,用内心的丰盈面对独处,精神生活也因此变得越加富有,孤独就会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没有风,河边树上的叶子兀自掉落,落在地面上,三五成群错落在杂草地面上,挤挤抗抗无不热闹,远远望去有碎碎的金色闪烁在树木下面,落叶归根是它们最终的宿命。然而,热闹之外竟有一片落叶自顾自地飞向了栈道,跳落在长长的木凳上,与凳子上的横向木条组成了一道的风景。看,叶的柔美,木的古朴,透出了幽远而多情的意境。诚然,这道美丽的风景让这片叶凸显出了超脱的气质,它最终也成为了一片独处的落叶儿。
有人说,独处与孤独并不相同。独处,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让自己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心情自由的放飞;而孤独,则是因为内心感受不到来自他人的关爱与认可,缺乏温暖的一种痛苦,是被动接受的情绪。那么我可以理解,独处时并不一定产生孤独的情绪,孤独也不是因为独处的客观存在带来的。
当飞向栈道的落叶选择自己独处时,就已经做好了享受孤独的准备,因为它相信唯有孤独的一跳便可以脱离庸俗,为她带来自己想要的精彩,哪怕只有一瞬间美妙。
尽享独处的美好时光,就这么一个人在河边走,忽然发现天空的颜色竟然如此的漂亮,粉色?红色?不,确切地说应该属于绯红。浅浅的绯红染遍了枯萎的树枝、静寂的河水,还有水中央萧瑟的芦苇......周边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薄纱,世界渐渐地变得温柔起来。朝西边望去,发现一只吹足了气的大红气球,噢,原来是那位懒洋洋的夕阳。从芦苇丛中看它,还以为它要落下来,它自然是没有落下的,留下一道靓丽的的背影,便飘向了远方,越飘越远,越远越小,最后成了一颗糖果,甜蜜地融化了。
独处,是一个人的自由放飞的欢愉,是一个人的爱上世间万物的满足,是一个人融入大自然的畅意,原来,它是这般美好的体验。
(本文图片由筱晨拍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