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阎婆在《水浒传》里是极易被忽略的存在。
作为一个小人物,阎婆身份低微,无名无姓,随了丈夫阎公的姓,叫阎婆;
她不及女儿阎婆惜有知名度,提起身份时,总是绕不过女儿作为陪衬
——阎婆惜母亲。
就是这么一位小小人物,在《水浒传》第二十回和第二十一回中短暂出场后,又草草收场——得了些钱物,没奈何,只得应允了。
她的故事以寻求宋江给钱(布施)开始,又以得到钱结束。
这么一位着墨不多的小人物,在《水浒传》全书中似乎可有可无。
我不禁思索起来,设计阎婆这一角色是否有必要?
02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虔婆子王婆。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王婆和贪贿说风情的王婆不是同一人。
提起王婆是因为,虽然阎婆是宋江怒杀阎婆惜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但正是王婆的牵线搭桥,阎婆母女才得以和宋江搭上关系。
所以,王婆是见证者的见证者,推动者的推动者。她的重要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先看阎婆母女和宋江的第一次见面。
阎婆母女和宋江是在一个晚上认识的。这个地点和时间点很重要,为什么呢?
王婆一行人是在宋江和刘唐自酒楼分别后的巷口碰见的。
这是宋江的必经之地,怎么这么巧,正好碰上?
这说明王婆提前是做了功课,踩了点的。
如果说这个地点提供了后文故事展开的可能性,那么,相遇的时间点则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必然性。
宋江是和谁一起喝酒?是和梁山泊晁盖团伙的代言人刘唐。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喝酒聚会,因为刘唐是带着任务来的——拉宋江入伙。
宋江收下晁盖送来的文书和金银后,整个人是既紧张又害怕的。书上说:
(宋江)一头走,一面肚里想: “那晁盖却空教刘唐来走这一遭。
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露出事来。”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为什么呢?
书信和金银就像个火药桶——随时可能被人揭发成为与梁山泊山匪勾结的铁证。
这按当时的法律来判,是死罪。
更何况,一向谨慎细小的宋江,此时还是未脱官服的宋押司呢?
对于这书信,宋江原本打算烧毁的。原文:
我本欲在酒楼上刘唐前烧毁了,他回去说时,只道我不把他来为念。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下楼后的宋江本就心中有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加上及时雨的光环,帮助阎婆母女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我想,这也为后面宋江同意王婆的说媒埋下伏笔。因为,王婆三人是宋江下酒楼的目击者——在朝堂上,目击者就有可能成为宋江勾结山匪的证人。
宋江可能心想,如果不同意,就会生变化,变化往往生事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倒也符合宋江求稳的一贯风格。)
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时间都有了,王婆会是那个正确的人吗?
03
我们看看,王婆寻求宋江布施时是如何开场的。原文有曰:
你有缘,做好事的押司来也。
——《水浒传》第二十回
这句话很有分量,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
一是,表示因缘碰巧遇见。这实际上是告诉宋江,我们不是故意在这守你,只是正好遇上。
这不仅维护了阎婆母女的自尊,还让彼此都不尴尬。同时,这也无形中打消了宋江的疑心。
二是,戴高帽,好办事。一句“做好事的押司来也”,让宋江在陌生的阎婆母女面前倍有面子,但这面子可不是免费的——王婆的捧场迫使宋江不自觉,也不得不去的维护“及时雨”的名声。
面对王婆的夸赞,宋江没有否认,意为默认。而要保持这名声的一致性,就得名副其实做到呀。
这不,阎婆母女正好有这个需求。
这实在是两难的选择,否认了及时雨的名声,就等于自个儿承认浪得虚名,人设崩塌;
不否定,那就得掏银子来维护。
这么一看,王婆的公关话术真的很厉害,是个老手。
我啰嗦这么一长串讲王婆是想表达什么呢?
——王婆很厉害,她能否代替阎婆?
欲知后语如何,且看下期更新!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