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阳全集》第九卷《别录1》
第四篇:自劾hé乞休疏
十年时官鸿胪寺卿
正文:
臣由弘治十二年进士,历任今职,
盖叨tāo位窃禄十有六年,中间鳏guān旷之罪多矣。
迩者 朝廷 举 考察之典,拣汰群僚。
臣 反顾内省,点检其 平日,正合 摈[bìn废之列。
虽以阶资稍崇chóng,偶幸漏网,
然其不职之罪,臣自知之,有敢重以欺陛下。
况其气体素弱,近年以来,疾病交攻,非独才之不堪,亦且力有不任。
夫 幸人之 不知,而 鼠窜苟免,臣 之所 甚耻也;
淑慝tè混淆,使 劝惩之典 不明,臣 之所 甚 惧也。
伏惟 陛下 明烛 其罪,以之为 显罚,
使 天下 晓然 知 不肖者之 不得以 幸免,臣之愿,死且不朽。
若从 未减,罢归 田里,
使得 自附於 乞休之末,臣之 大幸,亦 死且 不朽。
臣 不胜 惶恐 待罪 之至!
译文:
臣自从弘治十二年中进士,历任各职直至如今担任的官职,接受国家的官位窃取国家的俸禄已有十六年,中间无所依靠地荒废时日的罪过已经很多了。近来朝廷举出考察的典章,对众官进行拣汰。
臣反身内省,检点平日作为,正属于应摈弃之列。虽然因凭借官阶和资历略高而侥幸漏网,然则不称职的罪过,臣自己是知道的,不敢再隐瞒来欺骗陛下。况且本人身体向来虚弱,近年来疾病一直侵扰,不仅单单才不足用,就连力气也不堪负担。侥幸别人不知道,像逃跑的老鼠那样苟且偷生,臣以为这是耻辱;好坏混淆,使奖惩的典章不够彰明,这是臣所忧惧的。
惟愿陛下明白指出我的罪过,将我作为明显的惩罚例子,使天下都知道不肖的人不能够侥幸过关,这正是臣所愿望的,死了也不遗憾。假如划归最后减汰的官员中而去职回乡,使得我能自附于乞求归休的人后面,是臣的大幸,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臣禁不住惶恐等待罪过的到来!
1,叨,读作叨(tāo、dāo或dáo),
读作叨(tāo)时指承受,古同“饕”,贪。
读作叨(dāo)时指〔叨叨〕话多。
读作叨(dáo)时指〔叨咕〕小声絮叨。
2,於多作为介词,读yú,是古汉语中用得很多的虚词。古籍中“於”和“于”多通用,
不过表示至于某地时,多用“于”,表示甚于或者被动时,多用“於”。
作介词时,“于”和“於”古代不同音,现代同音。
现代的白话文,介词“於”并入“于”,但是,“于”和“於”既不属于简繁字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