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炸米花杆的人转乡比较勤,他们不用走路,通常是开一辆手扶拖拉机,夫妻搭档。
我不知道我还不记事的时候,米花杆是怎样炸出来的?从我记事时米花杆已经是用机器来炸的。爸爸妈妈说我一岁左右就开始吃米花杆了,一手拿一根,嘴里咬一根,根本不用手扶,吃一截儿就再用嘴巴抿进去一截儿,一上午就坐在椅子上非常专注地吃米花杆。想想这副样子,我觉得真是滑稽可笑!但那时,物资相对匮乏,没有什么零食可吃,一根米花杆就可以吸引我全部的注意力。
长大后炸米花杆的人常来转乡,农闲时,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他们来了之后,照例也会吆喝几声“炸米花杆哟,炸米花杆!”听到吆喝声,小孩子就着急了,催妈妈赶快舀米,赶快找爸爸要钱。大人还没出门,小孩子就端着装米的盆子一溜烟儿跑了。炸米花杆的手扶拖拉机周围已经围了好些人了,一对夫妻正在调试机器。机器是用手扶拖拉机带动的,上面一个漏斗放米,下面一个出口,空心的米花杆就是从里面源源不断地冒出来的。小时候我并不关心这些原理,我来,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为了吃,二是为了玩儿。不过,我想原理也应不会太复杂,漏斗里的米漏下去和水混合在一起迅速被打成米糊状,进入到一个空心模具,然后经过高温迅速膨化定型,出来后就成了米花杆。
米花杆不像炒米子可以用来做成米花团这样的点心,或是沏成米子茶招待客人,它纯粹就是小孩子嘴里的零食。而孩子的嘴巴就是无底洞,家里有两三个孩子,一袋子米花杆不到一周就被孩子们一扫而空。所以,孩子多、家庭困难些的父母在炸米花杆的人来了之后是颇有些为难的,家里的米倒是并不可惜,可那几块钱的加工费,还是要琢磨琢磨的,毕竟孩子们上学买笔买本子都用得着这几块钱。
孩子们见左右邻居家的孩子已经出门,而且他们自己已经去炸米花杆的地方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了,妈妈还没有出门的意思,还在慢慢地晒被子、洗衣服,他们也就急了,催促妈妈快去舀米。见妈妈还是没动,就又跑出门去,再回来的时候,手里一定多了根米花杆,不用问,一定是别人家给的。孩子们在妈妈面前把米花杆咬得“咔咔”脆响,生怕妈妈听不见。妈妈一直默默地忙着手里的活计,但手忙心里更忙,一定在盘算着手里的钱除去开支还能不能余下几块钱。孩子们还在眼巴巴地望着妈妈,妈妈终于停下手里的活儿。洗了手,拿着盆子去了米缸,孩子知道妈妈同意了。可孩子不知道妈妈刚才正忙着补一条膝盖破了的旧裤子,原本准备做条新裤子,现在补一补又可以将就了,省下的钱就可以满足孩子们这点儿小要求了。
看妈妈端米出来,孩子们忙帮着关门,在前面又蹦又跳,脸上挂着笑,头也抬得高了,似乎自信了许多。妈妈端着米进了人群,向其他女人解释,刚才抢着洗几件衣服,所以来晚了。见又来了个客人,炸米花杆的夫妻笑着打招呼,显然今天又可以多挣几块钱了。
米花杆从出口源源不断地冒出来,炸米花杆的夫妻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男人负责往漏斗里倒米,放糖精,女人负责牵住炸出来的米花杆,并用手把滚烫的米花杆折成五十到六十厘米一节节的米花杆,然后放进客人的塑料袋里。有时候机器不好使,炸出来的米花杆会开叉,不是圆筒状,男人就会拿扳手这里拧拧,那里拧拧。女人的手脚也要麻利,要是慢一点儿,炸出来的米花杆就会挤在一起,弯弯曲曲的,很不中看。
有时一些人还会拿一些绿豆或芝麻和米混在一起,这样炸出来的米花杆会有特别的味道,口感也不太一样。比如绿豆和米一起炸的感觉更细腻,也更酥脆。这一天,每一家都会陆陆续续赶来,多多少少炸一些,不管克服怎样的困难。不然,总不能别人家孩子吃的时候,自己家孩子看着。轮到谁家炸的时候,不用妈妈吩咐,孩子都会很大方地给在场的每个人递上一根,那感觉非常自豪,非常开心。
炸米花杆要比炒米子快很多,机器“突突”地转一天,一个村子的孩子们就都挥舞着米花杆了。炸米花杆的夫妻收拾好东西,整理好手里的钱,趁着暮色往家里赶去,因为在家里也有等着他们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