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霸是西汉名臣,在地方为政时政绩突出,他关心百姓生活,亲自制定安民条款,规劝黎民遵章守法,就连家常琐事也考虑的周到得体,细小之事起初极为繁多,而黄霸正是一个善做具体工作的人,一番治理之下,工作很快见了成效,当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汉宣帝见黄霸将地方治理的如此之好,认为让他只在地方任职,实在是大材小用,便动了提拔之念,于是他先征召黄霸担任太子太傅,后升任他为御史大夫,直到丞相,封建成侯。那么,黄霸受提拔后政绩如何?他当上丞相后,依然像在地方一样关注琐碎事物。比如男女不同路。子弟当尽孝等等,一个丞相理当掌管国家大事而非时时为小事操心,如此思路之下,他在丞相任上自然政绩平平,资治通鉴评价他。霸才长于治民,即为丞相,功名损于治郡。
清代有为学子叫惠士奇,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考取举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广东学政,这个职位很容易腐败,但惠士奇“校士公明,一文不取”。时任阳光总督杨林对他特别欣赏,向奏上奏雍正皇帝,臣遍历各省所遇学臣中仅见者,有此清操特出之员。雍正深感青廉人才难得,试图让惠士奇担任更重要的行政官员。
但他没有立刻这么做。而是向杨林进一步了解,惠士奇观其人,吏治可以用得否?杨林如实回奏,“惠士奇未坐过临民之官,臣与之共事三年,观其作用,为有衡文乃其所长,恐非吏治之长才也”。雍正一听。就让他继续做广东学政,将其调回京师后,也是继续用其所长任命他为专管文史方面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后来又任命其担任侍读学士,惠士奇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颇有建树。
领导在选人用人上有一种弊病,就是以为某人的一方面能力突出,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定能信任,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将他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之上,结果却适得其反,人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必必须讲究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再根据每人的特点及长处加以任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