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案例】用人之策(摘)

【案例】用人之策(摘)

作者: SharonRu | 来源:发表于2021-09-28 09:19 被阅读0次

黄霸是西汉名臣,在地方为政时政绩突出,他关心百姓生活,亲自制定安民条款,规劝黎民遵章守法,就连家常琐事也考虑的周到得体,细小之事起初极为繁多,而黄霸正是一个善做具体工作的人,一番治理之下,工作很快见了成效,当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汉宣帝见黄霸将地方治理的如此之好,认为让他只在地方任职,实在是大材小用,便动了提拔之念,于是他先征召黄霸担任太子太傅,后升任他为御史大夫,直到丞相,封建成侯。那么,黄霸受提拔后政绩如何?他当上丞相后,依然像在地方一样关注琐碎事物。比如男女不同路。子弟当尽孝等等,一个丞相理当掌管国家大事而非时时为小事操心,如此思路之下,他在丞相任上自然政绩平平,资治通鉴评价他。霸才长于治民,即为丞相,功名损于治郡。

清代有为学子叫惠士奇,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考取举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广东学政,这个职位很容易腐败,但惠士奇“校士公明,一文不取”。时任阳光总督杨林对他特别欣赏,向奏上奏雍正皇帝,臣遍历各省所遇学臣中仅见者,有此清操特出之员。雍正深感青廉人才难得,试图让惠士奇担任更重要的行政官员。

但他没有立刻这么做。而是向杨林进一步了解,惠士奇观其人,吏治可以用得否?杨林如实回奏,“惠士奇未坐过临民之官,臣与之共事三年,观其作用,为有衡文乃其所长,恐非吏治之长才也”。雍正一听。就让他继续做广东学政,将其调回京师后,也是继续用其所长任命他为专管文史方面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后来又任命其担任侍读学士,惠士奇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颇有建树。

领导在选人用人上有一种弊病,就是以为某人的一方面能力突出,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定能信任,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将他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之上,结果却适得其反,人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必必须讲究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再根据每人的特点及长处加以任用。

相关文章

  • 【案例】用人之策(摘)

    黄霸是西汉名臣,在地方为政时政绩突出,他关心百姓生活,亲自制定安民条款,规劝黎民遵章守法,就连家常琐事也考虑的周到...

  • 《DevOps实践指南》读书笔记 -案例

    该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以及行业先行者及权威的著名论著和言论。试摘之,本文关注书中提到的案例。 案例 --第一...

  • 重写《道德经》

    第十一章 有无相对 策之谋之,为何故?谋之策也,可相对。策之合谋,可为正也,故策之谋之,为相对之合,有物合谋则相合...

  •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 | 惜官滥官君之患(三)

    庭议如何求贤——秦孝公的选人用人之策 卫鞅通过《求贤令》经过很多的曲折来到秦国以后,不想直接去招揽贤士的地方,而是...

  • 【文魁大脑实用记忆第六期创派张宁第八次案例】

    1.《长恨歌》分析 2.案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 记:博审慎明笃 一个博士伸个脖...

  • 观人

    【如何用人?白立新:“识人九策”+两条】识人和用人,这对任何组织而言,在任何发展阶段,都是极其重大的事情。古时庄子...

  • 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 | 惜官滥官君之患(二)

    庭议如何求贤——秦孝公的选人用人之策 这些入秦士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些人一到秦国就要平台和官职,否则就要离...

  • 容人之短方可海纳百川

    卓越成效的管理者\ 暗时间\稀缺 \深度工作 用人之长 容人之短---人的长处决定了他的上限。 案例:林肯重用格兰...

  • 从业务合作层面了解神策

    最近对神策进行了一些分析,本文主要是从神策官网上,了解神策合作的各个公司,汇总和各个合作的案例,抽取关键词,从业务...

  • 无所不在的领导力

    《麦肯锡用人标准》——未来的人才标杆 [日]伊贺泰代 一、受到误解的用人标准 1、案例面试究竟要评估哪些内容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案例】用人之策(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plnltx.html